古代蒙学书中的汉字教学思想

来源 :湖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urtle090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国古代的蒙养教育源远流长,从夏朝时起就有对之的文字记载。古人认为蒙养教育是“作圣之基”,“不可忽也”,而“蒙养之时,识字为先”,故以“识字”、“写字”为主的汉字教学就成为蒙养教育的基础和核心。本文从考查、分析我国古代的蒙学书出发,探讨我国古代汉字教学思想中某些具有规律性的认识和特点,以期为我国当前中小学的汉字教学提供某些启示。全文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主要介绍我国古代蒙学书,基本包括:集中识字类、杂字类、辨似、辨误类、文字理论知识类、习字类、教法论著类等六类涉及汉字教学方面的蒙学书;第二部分,探讨古代的汉字教学思想,主要从教材的编写思想、编写方法、识字量的安排方面以及汉字教学方法方面做了分析;第三部分,“以古鉴今”,分析、总结当前汉字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或不足,并试图“取前人之长补今人之短”,为当前的汉字教学提供某些参考和建议。
其他文献
隋朝思想家王通,谥号为“文中子”。《文中子》,又名《中说》、《文中子中说》。据相关文献记载,王通曾续六经,但今已失传。唯有其门人、子弟汇集其言行、讲学问答内容的《文中子
随着电网中可再生能源比例持续增长,日食等极端天气条件对大规模光伏发电、风电等电源并网运行将产生显著影响,电网安全稳定运行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对2015年3月20日欧洲日
本文试从文化人格、身份认同、文坛沉浮三个方面,对赵树理展开综合研究。文化人格研究从地域文化的角度探讨赵树理的文化人格的特质与构成,考察其晋地文化与晋人心态、作为“山
本文试图对衬托象形字进行全面系统的分析,对其概念作全面的探讨。该文由三个部分组成,第一部分主要论述合体象形说的由来和不足,以及合体象形说对象形字研究的不良影响;第二部分
中西文论中谈及情感与文辞的论著卷帙浩繁,刘勰和苏珊·朗格是研究这两个理论范畴的巨擘,分别以《文心雕龙》和《情感与形式》等系列著作为其代表作。对他们文论当中情感文辞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