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书写的“圣手”——赵树理论

来源 :江西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ina_lh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试从文化人格、身份认同、文坛沉浮三个方面,对赵树理展开综合研究。文化人格研究从地域文化的角度探讨赵树理的文化人格的特质与构成,考察其晋地文化与晋人心态、作为“山药蛋派”宗师与农村书写的关系;身份认同研究则从赵树理的身份属性切入,分析他身兼民,知识分子和革命者三重身份的复杂关系,进而对其与创作的关系进行阐释;文坛沉浮研究则综观他不平常的创作生涯——从“赵树理方向”到“赵树理现象”的沉浮不已,从而反思那个时代的文学与人生。通过这三个方面的结合,以期形成对赵树理其人其作这一复杂现象的综合把握,并尽力做出自己的价值判断。
其他文献
本文对《九月寓言》和《百年孤独》进行了比较研究。文章分为三个部分: 第一章主要从“历史是文本”的观念来阐释他们对历史的理解。张炜和马尔克斯在《九月寓言》和《百年
本文试从以下五个方面来论述萧红与沈从文文学创作的审美特征:一、沈从文和萧红相似的人生道路;二、女性人生和悲剧的关注与审视;三、对底层人物的同情、悲悯与批判;四、“故乡”
隋朝思想家王通,谥号为“文中子”。《文中子》,又名《中说》、《文中子中说》。据相关文献记载,王通曾续六经,但今已失传。唯有其门人、子弟汇集其言行、讲学问答内容的《文中子
随着电网中可再生能源比例持续增长,日食等极端天气条件对大规模光伏发电、风电等电源并网运行将产生显著影响,电网安全稳定运行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对2015年3月20日欧洲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