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升居民主观福利的财政支出研究 ——以教育支出和环境保护支出为例

来源 :西南财经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unli198905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是我国现代化建设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也是新发展理念的“根”与“魂”。2015年,党中央在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十次会议上指出:把改革方案的含金量充分展示出来,让人民群众有更多获得感。获得感是建立在客观获得基础上,对客观获得的主观感受。公共服务满意度体现了人民群众在公共服务方面的获得感,相比于公共服务的投入和产出,公共服务满意度代表了居民的主观福利,真正体现了“以人为本”。政府提供公共服务的数量和质量直接关乎居民的公共服务满意度和人民群众获得感的提升。因此,居民的公共服务满意度和人民群众获得感的提升依赖于政府的财政支出以及财政支出是否提供了居民满意的公共服务。财政支出取之于民、用之于民以及地方政府收支矛盾不断加大的情况下,想要提升居民的主观福利,一方面一定的财政支出规模是基础,另一方面财政支出需要提质增效是关键。地方政府是为居民提供公共服务的责任主体。本文以“提升居民主观福利”为核心,主要从地方政府“能不能做”和“做的怎么样”两方面展开研究。由于义务教育和环境保护都是重要的民生事项,对居民而言,覆盖面广、感知性强,同时也由于数据方面的限制,本文以教育支出和环境保护支出为例进行分析。首先,对相关文献进行梳理和对相关理论进行分析,为本文的研究提供理论指导和现实铺垫。其次,地方政府“能不能做”体现在财政支出受财政收入的约束,所以分析财政收入约束下,地方政府在教育和环境保护方面的支出行为,在了解我国地方财政收入和财政支出的基本事实基础上,以“营改增”为例利用多期双重差分法进行实证分析。最后,分析地方政府“做的怎么样”,即既定的财政支出是否提升了居民的主观福利。用辖区数据和“中国社会状况综合调查”数据相匹配,利用多层线性模型和工具变量法实证分析教育支出和居民义务教育服务满意度、环境保护支出和居民环境治理满意度之间的关系,并从公共服务质量感知的角度进行影响机制分析。本文的主要研究发现:第一,财政支出受财政收入的约束。在财政压力下,地方政府的应对策略之一是调整支出。在研究期间内(2009年-2015年),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当地方政府面对财政约束时会相对减少教育支出和环境保护支出。环境保护支出的变动要大于教育支出的变动。第二,我国居民的义务教育服务满意度水平相对较高,但教育支出对居民义务教育服务满意度没有显著影响。影响机制分析表明:居民的义务教育服务满意度一个重要影响因素为居民的义务教育公平感知,而教育支出没有提升居民的义务教育公平感知。居民的义务教育公平感知来源于义务教育的客观公平性。本文从入学机会公平和教育服务质量公平两个方面进一步分析,入学机会公平方面,我国义务教育经费支出在省际、城乡间存在一些差距,但差距在缩小,趋于公平。而“择校热”体现的校际差异是影响居民义务教育公平感的重要因素。教育服务质量方面,校际之间教育资源的差距会影响居民义务教育服务质量公平感,教育服务质量不仅和义务教育支出有关,还和义务教育支出的使用有关。义务教育经费使用过程中存在各种滞拨缓拨、截留等问题影响了义务教育的健康发展,从而影响了居民义务教育公平感。第三,我国居民的环境治理满意度水平相对于居民的义务教育服务满意度较低。环境保护支出有助于提升居民环境治理满意度。影响机制分析表明: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当居民感知到的空气污染不是很严重或对感知到的环境质量较满意时,更有助于提升环境治理满意度。环境保护支出通过提升环境质量和提升公众环境素养影响居民的环境质量感知进而影响居民的环境治理满意度。与此同时,环境信息并没有在空气污染感知或环境质量感知和居民环境治理满意度之间起到预期的调节效应,原因在于环境信息公开程度太低。本文的主要创新点体现在以下几点:第一、研究视角的创新。(1)本文从公共服务满意度的角度研究财政支出的主观福利效应,考察地方政府“做的怎么样”。财政支出的主要目的是提供公共服务,因此,公共服务满意度更能直接聚焦财政支出的主观福利效应,而且明确了财政支出的落脚点在于“人民群众”,考察内容是“客观获得”,考察标准是“主观感受”,真正体现了“以人为本”。本文结合新时代提高人民群众获得感和公共服务高质量发展的要求,具体分析教育支出对居民义务教育服务满意度的影响和环境保护支出对居民环境治理满意度的影响,一方面,有利于加深对居民公共服务满意度形成机理的研究,另一方面,丰富了公共服务的时代内涵。(2)本文从公共服务质量感知的角度进行影响机制分析。因为财政支出属于投入,投入不等同于产出,产出不等同于受益,只有提供的公共服务的效果切实的让居民感知到,才会增加居民的公共服务满意度。而且一些测量的绩效指标仅赋予了公共服务质量的技术定义,无法彰显及赋予公共部门与民众之间的互动以及公平正义的公共价值(翁列恩等,2021)。这为进一步理解财政支出和公共服务满意度之间的关系提供了新的经验证据。本文从公共服务质量感知的角度进行影响机制分析,构建居民需求感知视角下的理论框架,也是对该领域的拓展。(3)本文将经济学理论与需求理论、顾客满意度等社会学、心理学理论相结合。进行跨学科分析,拓展了其研究领域。第二、研究方法的创新。(1)本文分析财政支出和居民公共服务满意度关系时,将准自然实验、多层线性模型和工具变量法相结合进行财政支出和公共服务满意度的因果关系识别。(2)结合数据结构,将Woltman et al.(2012)的多层线性模型和Yildiz(2016)、Tan et al.(2017)的中介效应分析相结合,形成多层级中介效应模型,应用于财政支出对公共服务满意度的影响机制分析上。第三、新的研究发现。在本研究内,财政支出与公共服务满意度之间的关系因具体支出的不同而不同。教育支出的增加并没有提升居民的义务教育服务满意度,而环境保护支出的增加显著提升了居民的环境治理满意度。(1)本文立足于政府通过财政支出提供公共服务,发现居民的公共服务质量感知是财政支出影响居民公共服务满意度的重要传导机制。(2)基于不同的财政支出,本文考察的是公共服务质量感知的不同侧重点,从公平感知出发,发现教育支出对居民义务教育服务满意度没有显著影响的原因在于教育支出没有增加居民的义务教育公平感;从效率感知出发,发现环境保护支出对居民环境治理满意度有显著影响的原因之一是环境保护支出使居民感受到环境质量的改善。
其他文献
目的 探讨脑卒中患者照顾者ICU迁移应激体验。方法 采用半结构化访谈方法,访谈即将转出ICU的脑卒中患者主要照顾者11例,采用Colaizzi现象学研究法分析资料。结果 脑卒中患者照顾者ICU迁移应激体验可归纳为3个主题:(1)期待心理;(2)焦虑担忧;(3)希望。结论 了解脑卒中患者照顾者ICU迁移应激体验,可为ICU医护人员采取针对性干预措施,制订迁移护理计划,帮助照顾者降低应激反应提供依据。
贵阳至黄平高速公路项目有大量的道路标线工作,为精准快速地对新建路面进行道路标线,该文针对该项目研发了一款集清扫、标线为一体的移动式新型多功能智能道路标线设备,研究结果表明:将集清扫、标线为一体的移动式新型多功能智能路面标线设备应用到高速公路的划线施工中是可行的,达到了高效、简洁、快速施工的效果;新型多功能智能路面标线设备内部构造设计合理,联动效果好,很好地保证了高速公路道路标线的质量;新型多功能智
伴随着国家对交通行业发展的高度关注,中国高速公路建设项目日益增多,建设施工过程也日益繁琐,同时相关成本也愈来愈高昂。与其同样重要的是路面标线的划线与施工,也存在着更大的施工压力,但是由于目前中国路面划线设施的智能化水平还相对较低,因此施工质量也主要决定于技术人员的实践工作经验。所以,提升道路划线机的自动化、智能化程度刻不容缓。本文主要针对新建道路在对新标线划线时,道路自动划线机行走路径问题上的规划
随着我国综合国力的不断提升,我国公路建设也日趋完善,公路建设质量的好坏越来越影响一个国家的综合实力。相较于公路建设的飞速发展,我国道路划线设备的发展存在一定的滞后性。目前我国道路划线作业主要还是以人工操作为主,存在劳动强度大,工作效率低,道路划线质量取决于施工人员技术等问题。因此,十分有必要在智能化、无人化方向上对道路划线设备进行深入研究。本文主要对道路划线机的路径识别与跟踪问题展开研究。主要研究
为解决高速公路场景下利用视频监控系统正确描述车辆相对于道路的空间位置问题,通过引入Frenet坐标系概念,提出一种基于相机自动标定的道路坐标系模型。在相机自动标定阶段,利用线分段拟合方法从曲线车辆轨迹中提取平行于直线路段的轨迹点,并通过级联霍夫变换精确估计道路方向的消失点。然后,根据多车辆三维模型约束,对相机参数进行迭代优化。基于标定结果,将车辆轨迹映射到世界坐标系平面上,并用3次样条插值进行拟合
纵观近代艺术历史,德国在二战以后由分裂走向统一,半个多世纪东西德国公共艺术随着社会制度的不同形成了迥异的发展方向,这种艺术现象具有鲜明的艺术特质,也更为深刻的体现在艺术价值观念上。本文介绍了东西德公共艺术在这段历史时期的发展脉络,探讨两德公共艺术产生的社会环境、思想意识和美学观念,以及对于公共空间艺术价值的认识。作为一种艺术现象,公共艺术从不同的角度折射出了人们对艺术的理解和认知。总之,公共艺术为
在玻璃瓶生产过程中,要依赖人力实时检测瓶子重量,为了解决生产实际中生产环境恶劣、效率低等问题,提出一种基于机器视觉的自动化非接触测量方法。获得玻璃瓶瓶身和瓶口特征图像信息,随后对获得的瓶身和瓶口图像进行预处理、轮廓提取等操作。瓶身轮廓按玻璃瓶罐结构特征分为瓶口、瓶颈、瓶身、瓶底四部分,利用瓶身分段法和水平切分法计算体积及重量。实验表明:利用机器视觉技术测量玻璃瓶壁厚相对误差在1%以内,重量相对误差
以优傲机器人UR10与深度相机Intel RealSense D435为基础,设计了一种基于机器视觉的可回收垃圾智能分拣系统。系统采用张正友标定法对深度相机进行高精度标定,保证了机器人识别抓取的定位精度;采用基于深度学习的YOLO v4目标检测算法和KCF目标跟踪算法,实现了对可回收垃圾的姿态估计与精准识别抓取;基于ROS系统,实现了智能分拣系统的模块化,完成了智能识别分拣系统的整体构建。以常见可
目的:探究静脉穿刺部位对冠状动脉CT血管成像(CT angiography,CTA)质量及不良事件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医院2020年5月—2021年5月收治的87例静脉穿刺行冠状动脉CTA检查的患者临床资料,根据穿刺部位的不同将患者分为A、B、C三组,其中A组(n=53)进行手背注药,B组(n=15)进行手腕注药,C组(n=19)进行肘部注药,比较三组冠状动脉CTA质量及不良事件发生情况。结果
目的:基于Toll样受体4(Toll-like receptor 4,TLR4)/核因子κB(nuclear factor-κB,NF-κB)信号通路探究苦参碱对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 RA)风湿热痹证的治疗作用及机制。方法:将60只8周龄SPF级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甲氨蝶呤组及苦参碱低、中、高剂量组,每组10只。除正常组外,其余5组均采用牛Ⅱ型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