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型风冷绝热吸收制冷关键技术研究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qqq39870574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能源和环境问题已成为全人类共同关注焦点。电驱动制冷空调设备广泛使用不但导致冬夏季电力峰谷问题,而且直接或间接引起诸如臭氧层破坏和“温室效应”等严重环境问题。而风冷燃气空调具有清洁、环保、耗电少等优点,可消除城市电力峰谷问题,有利于能源消费结构的优化和调整,在普通家庭、别墅或办公楼等建筑中具有广阔应用前景。然而,传统风冷燃气空调却因系统工作温度、浓度、压力过高,结果导致结晶问题、腐蚀问题和效率严重下降等问题。更为严重的是,传统风冷管内降膜吸收效果很差从而导致吸收器体积过大,给机组小型化带来很大困难。 针对传统风冷管内降膜吸收制冷的诸多问题,本课题提出一种新型风冷节能绝热吸收制冷新流程,该新流程以风冷冷却器和绝热吸收器代替传统风冷管内降膜吸收器,将传统降膜吸收器中同时发生传热传质过程分阶段进行,吸收传质过程在绝热吸收器内进行,而传热过程在风冷冷却器内进行,绝热吸收器内设置填料层增大水蒸汽与喷淋溶液间接触面积,为传质提供足够空间与时间,可有效强化传质过程,在风冷冷却器内溶液与空气侧换热容易被强化,这样有效解决传统风冷降膜吸收器传热和传质过程难于同时强化等问题,缩小吸收器的体积。此外,本课题还提出在低温换热器中回收利用冷剂水余热,节能效果明显。 对小型空冷燃气绝热吸收制冷新流程特性进行理论研究。在阐述新流程工作原理的基础上,建立组成新流程各部件数学模型,并对新流程在最佳工况点进行热力学参数优化设计和部件换热面积优化设计。提出热力学循环数值计算方法并编写程序进行数值计算,计算冷剂水余热回收量,并分析了高压发生器流量比、室外空气温度和蒸发器冷冻水入口温度对循环热力学性能影响。 风冷绝热吸收制冷重要部件溶液热交换器小型化和冷剂水余热回收是这一制冷方法成功与否的关键技术。本文专门搭建溴化锂溶液热交换器传热和压降性能实验台,对多套管式换热器和板式换热器在小流量、大温差条件下进行传热和压降实验研究,实验验证了冷剂水余热回收效果。采用修正Wilson法拟合出溴化锂溶液在板式换热器中Nu准则关联式。 风冷绝热吸收制冷的关键部件绝热吸收器结构与吸收性能是最重要的关键技术。本文对它们进行了深入的理论研究。综述了溴化锂溶液降膜吸收过程数值计算研究进展,在分析吸收传质机理和对流传质模型基础上,提出采用压降小、比表面积大的不锈钢规整填料对绝热吸收传质过程进行强化,分析讨论填料的几何特性与填料吸收器的流体力学特性,基于液膜的质量守恒、动量守恒、能量守恒控制方程,建立规整填料吸收器数学模型,在对动量方程简化处理后,对数学模型进行离散化处理,采用TDMA算法和二分法,数值计算喷淋溶液温度场、浓度场以及传质系数等参数随吸收器高度变化规律。此外,设计并搭建溴化锂溶液绝热吸收水蒸汽实验台,实验研究在不同喷淋溶液流量、温度、浓度和吸收压力时,填料绝热吸
其他文献
本文概述了乙酸乙酯在化工、纺织、涂料、食品、香料等行业中的应用;针对乙酸乙酯生产过程中存在的乙醇-乙酸乙酯、乙酸乙酯-乙醇-水分离难的问题,查阅了国内外大量文献,对目前
水性聚氨酯取代溶剂型聚氨酯是当今聚氨酯工业的一个重要发展方向。但目前国内水性聚氨酯存在的主要问题是:耐水性和耐溶剂性等较差,严格限制了它的使用范围。因为要得到稳定的
具有特殊形貌、结构及大小的无机材料的合成一直是现代材料科学、催化、医学、电子、陶瓷、颜料及化妆品等领域所关注的课题。人们根据生物矿化的原理,以水溶性聚合物作晶体生
纳秒量级及以下脉宽激光致光学薄膜元件的损伤研究持续了几十年,但纳秒量级以上脉宽却很少提及。因此,针对10ns-1ms量级区间不同脉宽激光辐照光学薄膜元件产生的热损伤进行了研
公路施工过程中最重要的环节就是道路路面检测,其检测结果在评价公路施工水平过程中起着十分重要作用。笔者通过结合实践工作的经验,分析了路面技术检测时在平整度、弯沉、厚
<正>10月14日至17日,由江苏省博物馆学会主办,苏州博物馆、江苏省博物馆学会社会教育与服务专业委员会承办,以"传承优秀传统文化"为主题的"2018年江苏博物馆讲解员培训班暨‘
会议
好莱坞类型电影的活力来自于通过复制神话模型故事实现意识形态的再生产,维护已经建立起来的并且非常稳定的主流价值观,如在每年夏季档期上映的"重磅炸弹"电影在剧作、视觉元
"电影"一词,目前所及,最早见于约两千五百年前的《六韬》一书,当时为一种箭的名称,是"闪电"的意思;而一百年前再次出现的"电影"一词,则为"电光影戏"的简称,不过是"以影演戏"
烟条检测系统是集光、电、机械、计算机、数字图像处理等技术于一体的检测控制系统,应用于烟草行业烟条包装过程中大条外观质量的检测,可以无损在线检测生产线上有外观缺陷的
绿建筑评估制度的实施,将过去建筑物设计时法规所考虑的公共安全、公共交通、公共卫生及增进市容观瞻之层面,建立起通往符合环保、生态与永续利用观点的桥梁。而国内对于绿建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