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病毒流行特征及其遗传进化研究

来源 :武汉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aoziyuan1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1、了解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病毒(SFTSV)在家畜动物、啮齿动物、蜱虫和人群中的流行规律,探索SFTSV可能的循环传播模式;2、分析比较我省分离到的不同种属来源毒株与其他地区以及国内外毒株之间的遗传进化特征。方法1、通过流行病学调查,分析2011-2016年我省SFTS病例分布和临床特征。2、通过对健康人群、长角血蜱、牛羊狗等家畜动物、老鼠等啮齿类动物开展血清学和带毒率调查,扩增阳性片段,通过基因测序,利用DNAStar、MEGA6.06、RDP4软件进行序列拼接、构成系统发生树、同源性比对和重组分析。结果1、SFTS病例流行特征主要发病人群为在丘陵或者山区从事农作物的农民,病死率为4.34%,主要流行期为4-10月,流行高峰为5月,主要发病地区在我省与河南省、安徽省交界处的大别山地区,并且各市州报告病例发病率中位数有显著性差异(X2=821.22,P<0.05),报告病例病死率之间具有显著性差异(X2=25.417,P<0.05),病例年龄主要集中在40-80岁,发病最高的年龄组为55-59岁和60-64岁2个年龄组,70-74岁年龄组死亡率最高,各年龄组死亡率之间有显著性差异(X2=34.835,P<0.05),我省近年来SFTS发病率逐年上升,报告病例和确诊病例均明显增多,特别是2016年发病率首次居全国第一,为1.0954/10万,首次超过河南省。SFTS病例中检测出SFTSV和汉坦病毒(HV)感染,PCR阳性率分别为54.61%和1.4%。发病后1周内采样,SFTSV-PCR和SFTSV-IgM阳性率分别为69.05%和47.6%;发病后2周内采样,SFTSV-PCR和SFTSV-IgM阳性率分别为50%和52.5%。发病后1周内SFTSV-PCR 阳性率高于发病后2周内,发病后2周内SFTSV-IgM阳性率高于发病后1周内,发病后1周内和发病后2周内阳性率无显著性差异(X2=0.974,P>0.05)。SFTSV-PCR 阳性率与 SFTSV-ELISA-IgM 检测阳性率一致率为51.2%,组合血清学和PCR结果,阳性率可以提高到79.2%。2、健康人群血清抗体水平调查共采集了 603份健康人群血清,SFTSV-IgG 阳性率为5.97%,农民阳性率占10.56%,明显高于学生组合和其他职业组,不同职业之间SFTSV抗体阳性率差异有显著性意义(X2=26.113,P<0.05),不同地区之间,其中流行地区抗体阳性率明显高于非流行地区抗体阳性率,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X2=13.722,P<0.05)。3、家畜动物、啮齿类动物血清流行病学和带毒率调查共采集羊血清98份,SFTSV总抗体和PCR 阳性率分别为81.63%和3.06%,采集牛血清58份,SFTSV总抗体和PCR 阳性率分别为67.24%和5.17%,采集狗血清19份,SFTSV-PCR阳性率为63.16%;采集老鼠标本369份,总抗体阳性4份,阳性率为1.08%分别为随州检出阳性1份,宜城市2份,潜江1份,老鼠中未检测出核酸阳性。从3份PCR 阳性的羊血清中,分离出1株羊源SFTSV毒株和当地周围病人血清中分离出3株人源病毒,并完成其全基因组测序。将从羊身上分离到的HB3-sheep03与山东、江苏羊、牛、狗、蜱等身上分离的毒株S片段核苷酸同源性为94.4%-96.3%,氨基酸同源性为85.8%-93.3%,与从羊周围的病人血清分离到的毒株HB154毒株、HB156毒株、HB155毒株分布在一个亚系里面,S片段同源性在97.6%-97.7%之间,氨基酸同源性为94.2%-94.4%,M片段核苷酸同源性为98.6%-98.7%,氨基酸同源性为98.9%-99%,L片段核苷酸同源性均为98.1%,氨基酸同源性为96.8%-97%。他们与我国山东、河南、安徽等省份以及国内外其他毒株S片段核苷酸同源性为94%-100%,氨基酸同源性为86%-100%,M片段核苷酸同源性为92.8%-100%,氨基酸同源性为96%-100%,L片段核苷酸同源性为95%-100%,氨基酸同源性为95.2%-100%。4、蜱虫带毒率调查共采集蜱虫683只,SFTSV-PCR阳性率为1.32%,成功分离出1株蜱源SFTSV毒株(HB2016-P35株),并完成其全基因组序列。将扩增出来的蜱源SFTSV序列与湖北、河南、山东等中国省内以及日本、韩国报道的序列进行同源性比对分析。分析表明:其核苷酸同源性为93.3%-99.8%,氨基酸同源性为83.1%-100%。与来自我省的HBGS13株、HB2014-10株和河南的2013052S株(KY440772)株最为接近,与我省的HBGS13株核苷酸同源性为99.7%,氨基酸同源性为98.7%;他们与河南的2013052S株(KF917443)核苷酸同源性为99.8%,氨基酸同源性为100%,与我省的HB2014-10株核苷酸为99.5%,氨基酸为99%。他们与我国山东、江苏来源羊体表蜱核苷酸同源性为94.8%-98.8%,氨基酸同源性为83.4-97.6%。5、遗传进化特征及重组分析自2010-2016年,我省共分离98株SFTSV毒株,并完成44株SFTSV毒株全基因组测序工作。发现2株重组毒株,1株为蜱源,1株为人源。尽管其同源性均较高,仍然可以分成A-F六个亚系,我省分离的毒株S、M、L核苷酸同源性分别为:94.0%-100%、93.4%-100%和 95.4%-99.9%,氨基酸同源性分别为:89.1%-100%、93.3%-100%和95.4%-99.9%,与国内外毒株8、M、L核苷酸同源性分别为:93.2%-100%、93.1%-100%和 95.4%-100%,氨基酸同源性分别为:82.4%-99.7%、82.7%-99.9%和 95.1%-99.9%。结论1、系统的分析了我省及全国SFTS病例三间分布特征。探索了我省SFTS病例及其潜在的其他病原谱构成特点,具有十分重要的临床和现实意义。2、湖北省健康人群存在SFTSV隐形感染,流行地区抗体水平明显高于非流行地区,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不同职业人群感染率有显著性差异,主要因为接触蜱机会不同,需加强对SFTSV易感人群的预防意识与SFTSV的快速诊断能力。3、首次从长角血蜱中分离到SFTS病毒,首次发现重组羊源SFTS毒株,并且其亲本均来自人源毒株,从病原生物学的角度证实羊和长角血蜱可能是SFTSV的传播媒介和宿主。SFTSV的特异性总抗体阳性在羊、牛、狗和老鼠中都能发现,从血清学方面可能证实为其宿主。老鼠、狗中未能检测出SFTSV特异性核酸。4、对我省以及国内外SFTSV进行基因遗传进化特征分析,各毒株之间同源性较高,SFTSV分为A-F共六个亚系。我省分离的毒株错综复杂的分布与六个亚系之中,不同地区、不同年份、不同时间年限、不同来源种属的毒株之间同源性均较高,没有显著性差异;并且不同临床症状的轻型、重症型和死亡病例毒株之间无显著性差异。5、首次发现羊源SFTSV重组毒株,其亲本序列均来源人源SFTSV毒株,提示羊可能提供了重组场所,有可能起到了交换器的作用,可能是SFTSV的传播媒介和宿主,为SFTSV传播循环模式和传播途径感染机制提供了新信息。探索了我省及其他地区毒株之间重组引起的亚系变化,从而可能导致抗原位点的转换、漂移或者毒力的改变,可能导致引起SFTSV重症病例或者死亡病例的增加。
其他文献
蝙蝠是哺乳动物的第二大类群,物种数量超过1100种。蝙蝠最大的两个特性是冬眠和飞行。研究冬眠动物白色脂肪棕样化可以为肥胖症提供更为有效的治疗方案,而蝙蝠可能是良好的新
记忆对人和动物在自然界中能够更好的生存至关重要,多样的记忆组成了多样的生活。然而,不可避免的是,一些不好的记忆也会给我们带来伤害,例如由社会恐惧经历或自然灾难在大脑
不可扩展基(UPBs)在量子信息论中占据非常重要的地位,例如,利用不可扩展基(UPBs)构造边界纠缠态,和不可分的正定映射等.因而,有关不可扩展基的构造问题也得到了广泛的关注和
本文研究经济系统中具有不同预期的寡头博弈混沌模型.建立具有不同预期的双寡头博弈模型和三寡头博弈模型,分析不同预期条件下的双寡头博弈模型的局部动力学,获得该混沌系统
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企业想取得生存发展,必须不断提升质量满足客户的需求。高质量制造系统就应运而生,制造出令客户满意的产品。产品质量的形成贯穿于产品寿命周期的全过程,
川金丝猴(Rhinopithecus roxellana)是我国特有一级濒危野生保护动物,其主要分布在我国甘肃南部、湖北神农架以及陕西秦岭三个隔离地区的高山丛林中。其中秦岭地区川金丝猴大
本课题主要研究原生动物的休眠机制,实验以纤毛虫包囊游仆虫作为实验材料,其具有真核细胞的一切生命特征,研究其包囊形成的本质可以为真核细胞分化的调控机制提供理论依据。
本研究旨在由国内主要油田采出水中选育高效、稳定、适应性强的石油烃类物质(Total petroleum hydrocarbons, TPHs)及悬浮物(Suspended solids, SS)优势降解菌株,并通过科学
胚胎干细胞(Embryonic stem cells, ESCs),理论上来讲,可以无限地增殖并分化为软骨细胞,用于软骨组织的再生和缺损修复。然而,伦理学上的争议始终是ESCs在学术研究及临床应用
利用光学显微镜和电子显微镜对我国产冷蕨属(Cystopteris Bernh.)9种植物的形态,叶表皮,鳞片,孢子囊,叶柄横切和孢子进行研究和比较,为确定属内种间的亲缘关系提供依据。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