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论文主要通过日本人的“忍”及其表现、中国人的“忍”及其表现以及探究中日“忍”的形成原因,这三方面来进行论述。第一部分通过“概论”、“先行研究”、和“本研究的意义和方法”三方面来论述。一个国家的文化代表国家的精神。本文旨在通过风土、生存环境、社会制度等方面来研究日本人的“忍”的特点,尤其对中日之“忍”的不同之处要作一个探讨。第二部分论述日本人的“忍”及其关于“忍”的一些表现。首先通过日语中关于“忍”的词语、俗语等统观“忍”在日本社会中的普遍性。其次阐述关于“忍”的具体表现:“忍”是一种刚健、强劲的文化,日本人通过“忍”产生极强的勤奋进取心,同时孕育了其特有的审美意识。通过“以小为美”、“日本人的微笑”这两方面来论述。除此之外,“忍”也是一种畸形、残酷的文化,日本人既忍耐顺从,又蛮横残暴,这台风一样的性格下隐藏着其真实的一面。第三部分论述中国人的“忍”及其表现。首先通过中国古代的家训或各种名家典籍、民间颂扬“忍”的文本,还有世俗格言等等来证明在中国社会“忍”的普遍性。其次是关于“忍”种类的划分,通过语意解释,概括中国社会中“忍”的四种表现:修养之忍、手段之忍、无奈之忍、忍人之忍。第四部分是通过根源探索比较中日关于“忍”的异同,也是本论文的主要部分。日本人“忍”的成因方面通过“风土原因和修身思想的影响”、“岛国根性”、“日本式‘和’思想的影响”三方面来论述。中国人“忍”的成因方面通过“风土原因和生存环境的影响”、“社会制度的影响”、“传统思想观念”三方面来论述。通过以上的这些成因分析,最后得出中日之间关于“忍”的不同点。日本人的“忍”和中国人的“忍”虽然是同根同源,但由于两国风土文化的差异,还是有相当不同的地方。日本人的“忍”一方面是加强自身信念,取得成功的手段,但最终会导致忍无可忍之后的情感爆发;中国人的“忍”主张要仁爱,凡事宽大为怀,但这也是导致产生奴性思想的根源。最后,对本论文进行总结,也是对今后研究课题的展望。希望通过此研究,加深对日本文化的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