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18年12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加快发展体育竞赛表演产业的指导意见》,文件中提出应积极推进体育竞赛表演产业专业化、品牌化、融合化发展,坚持“体育+”和“+体育”做法,促进体育竞赛表演产业与文化和旅游、娱乐、互联网等相关产业深度融合,满足人民群众多层次多样化的生活需求,提升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和幸福感。啦啦操自2001年传入我国后近几年在全国范围内快速发展并成为体育表演项目主流。在新的社会背景下,现代化社会中存在的表演型运动项目应适应现代化社会的发展,制定规范的表演性啦啦操在不同表演环境中的表现特征指标体系,积极创编出绿色、创新、高质量的表演性啦啦操成套对加快发展体育竞赛表演产业具有一定指导性作用。本文运用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问卷调查法、录像分析法,以啦啦操竞赛规则中含有艺术元素的评分内容、《舞台设计概论》、《舞台表演》等文献为基础,结合专家访谈、问卷调查反馈结果,遵循指标体系构建针对性原则、科学性原则、可行性原则,对表演性啦啦操在不同表演环境中的表现特征指标体系进行构建。同时,以不同表演环境下优秀表演性啦啦操成套为研究对象,对表演性啦啦操在不同表演环境中的表现特征进行分析与研究。本文主要结论如下:(一)通过表演性啦啦操在不同表演环境中的表现特征指标体系构建得出,表演性啦啦操在不同表演环境中的表现特征包括表演空间多元性、动作编排适应性、总体评价同步性,其中表演空间多元性包含整体舞台画面、照明、布景;动作编排适应性包含原创与创新、舞台调度、队形层次变换、音乐与旋律、道具的合理使用;总体评价同步性包含观众号召力、表现力、服装、妆容。(二)表演性啦啦操的不同表演环境可分为室内表演环境、室外表演环境。其中室内表演环境包含一般剧场建筑、非剧场建筑,一般剧场建筑中舞台形式可分为:镜框式舞台、伸出式舞台和可变式舞台;室外表演环境分为室外表演和街头剧场。(三)竞技啦啦操成套必须遵守竞赛规则,目的为了取得高分,赢得比赛;表演性啦啦操在保证运动员安全的前提下成套无特定规则,在表演时可融入多种多样的项目元素,目的是为了展示运动项目表演艺术文化、提升观赏价值。(四)表演性啦啦操在不同表演环境中成套是不同的,表演应着重考虑给观众呈现不同视觉效果。在室内环境中更重视对表演空间的布局设计,舞美应与成套主题相融合。在室外环境中着重考虑表演环境中阳光对场地的照射角度、舞台调度方式以及对于成套中的难度大小可根据室外天气、场地等具体环境进行酌情更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