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以电针不同单穴疗法为干预手段,观察功能性便秘(FC)模型大鼠粪便形态学改变以及检测结肠组织中肠嗜铬细胞数量和5-HT、TPH、NT表达含量的变化。明确电针调节肠动力的单穴疗效,为临床运用电针单穴疗法治疗功能性便秘奠定一定的理论基础。 方法:健康SD大鼠60只,随机分为6组(空白组、模型组、上巨虚组、曲池组、天枢组和大肠俞组),每组10只。空白组正常喂养,不使用任何手段。其余5组均给予0℃的冰水灌胃复制功能性便秘模型,3ML/只/天,连续灌胃14天,停止灌胃后各组继续正常饲养观察14天,至第28天造模结束。模型组只给予冰水造模,不进行电针治疗。剩余4组电针不同单穴治疗,每天一次,10次为一个疗程。观察造模期间和电针治疗期间各组大鼠的粪便形态变化,治疗结束后截取相应的结肠组织,检测结肠中肠嗜铬细胞数量及结肠中5-HT、TPH与NT表达含量的变化。 结果:(1)电针上巨虚可以使大鼠结肠中的肠嗜铬细胞数量有所恢复,而其他电针组并无表现相应的变化。(2)电针上巨虚后大鼠结肠中的5-HT和TPH的表达含量有所恢复,而其他干预组并无表现相应的变化。(3)电针治疗四组均可使大鼠结肠中NT含量有所降低,但不能恢复正常水平,电针上巨虚组可使大鼠结肠组织中NT含量降低并接近正常水平。 结论:电针上巨虚组在增加FC模型大鼠结肠肠嗜铬细胞数量以及良性调节结肠中TPH、5-HT与NT的表达含量上较其他电针干预组更为显著,因此电针上巨虚组治疗效果最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