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肾衰竭脾虚湿浊证诊断量表的研制

来源 :山东中医药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yzhe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建立慢性肾衰竭脾虚湿浊证的量化诊断标准及模型,为慢性肾衰竭脾虚湿浊证的临床辨证提供规范化及客观化尺度。
  方法:首先经过小组讨论,确定量表题目,锁定检索范围;通过文献检索,广泛搜索相关古今医案,形成四诊信息条目池。经规范化整理、核心小组初筛、德尔菲专家问卷调查、小范围预调查等方法初步筛选条目,形成一版量表。基于一版量表,收集临床病例信息,建立临床病例数据库,使用多种统计学方法对条目进行细筛,形成二版量表。然后对二版量表进行可行性、信度及效度测评。并采用主、客观相结合的赋权方法确立权重系数,建立量表诊断模型、诊断阈值及程度分级诊断标准。
  结果:建立了较为规范的慢性肾衰竭脾虚湿浊证的诊断量表,信、效度测评结果良好。同时依托以上工作,我们建立了诊断阈值为194.5分的慢性肾衰竭脾虚湿浊证量化诊断标准及该证的程度分级标准。通过临床诊断性试验,进一步证实了该量化诊断标准的特异度、灵敏度、准确度均较高。
  结论:基于科学、严谨的量化诊断标准的制定及验证,慢性肾衰竭脾虚湿浊证量化诊断标准,体现了主、客观相结合的研究方法,既结合了医家多年临证的主观经验,提高量表临床实用性,又满足了客观、规范的量化辨证要求,具有较好的可操作性、实用性及准确性。该量表可作为慢性肾衰竭脾虚湿浊证诊断的量化诊断依据并应用于相关领域的研究中。
其他文献
目的:  通过对原发性高血压合并颈动脉内膜中层增厚患者的危险因素及临床指标进行分析,探讨该病与中医体质的相关性,以期通过提前干预高血压动脉硬化易感体质,减少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  方法:  将纳入研究的292例原发性高血压合并颈动脉内膜中层增厚患者,根据王琦教授的中医体质分类法进行体质辨识,完成资料采集,统计分析各项指标与体质类型的关系,借助统计学技术,做出分析和总结。  结果:  1.原发性高血
目的:通过将百合固金汤加减联合GP方案(吉西他滨+顺铂)对中晚期肺鳞癌的临床疗效与GP方案相比较,评价百合固金汤加减在中晚期肺鳞癌临床治疗中的价值,进而为中西医结合指导中晚期肺鳞癌的临床用药及提高其临床疗效提供科学客观的依据。  方法:选取50例就诊于潍坊市中医院符合本研究纳入标准的肺阴亏虚型中晚期肺鳞癌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25例。其中对照组给予GP方案治疗,治疗
学位
目的:探讨清胃化湿方对功能性消化不良(functional dyspepsia,FD)(胃痞病,脾胃湿热证)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  方法:将64例FD(胃痞病,脾胃湿热证)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分别给予清胃化湿方和枸橼酸莫沙必利片治疗,疗程4周;收集两组所得数据并进行统计分析。  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90.3%和74.2%,治疗组的中医证候疗效、中医证候总积分改善均显著优于对照
学位
目的:  观察行气利水方联合无创呼吸机治疗成人中重度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的临床疗效,与单独应用无创呼吸机做对比,探讨其临床价值,评估安全性,以期待发挥中医药治疗本病的优势。  方法:  收集就诊于潍坊市中医院中重度OSA成人患者,且符合纳入标准的病例8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40例,口服行气利水方,同时佩戴呼吸机无创辅助通气;对照组40例,给予呼吸机无创辅助通气。以上二组治疗为1周为1个疗程,共4个疗程
目的:  支气管哮喘为临床上的常见病、多发病,对于哮喘的治疗往往可以控制症状但不能达到根治,因此不断探究支气管哮喘的发病机制,对其进行深入的了解,并运用中医有关肺脏及其他基础理论对哮喘的发病机制进行阐释具有十分重要的临床意义。随着现代研究技术的不断进步以及诸多学者的不断努力探索,发现肺与血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关系,哮喘的发病与血之间也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血液方面的变化在哮喘发病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本
学位
目的:通过回顾老年谵妄综合征的临床资料,分析本病的中医临床证素及危险因素分布情况,分析探讨其病因病机,为中医药辨证论治寻求初步的理论依据。  方法:本课题回顾性研究2014年1月1日至2019年12月1日在山东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住院治疗的84名谵妄综合征患者的病案。搜集患者年龄、性别、既往史、危险因素、中医四诊资料等,将所获数据录入数据库后进行分析,探索研究老年谵妄综合征证素及危险因素的分布情况。
学位
目的:  本研究旨在评估类风湿关节炎(RA)患者睡眠质量及其影响因素与中医证型的分布情况,了解影响患者睡眠质量的因素,为治疗类风湿关节炎及改善生活质量创造新思路。  方法:  采用前瞻性的研究方法,收集符合诊断标准的类风湿关节炎患者共133例,健康人群对照组64例,收集包括患者的基本人口学资料、临床资料(入院次数、病程、使用药物、实验室检查等)、中医证型及其评分,PSQI、HAQ、BDI问卷等,用
目的:基于丁元庆教授对慢性脑损伤的理论认识,结合132例慢性脑损伤临床资料,阐述慢性脑损伤的中医病名、病因病机和治疗原则,总结慢性脑损伤的发病规律、证候分布、症状特点,为脑病诊疗提供借鉴。  方法:收集慢性脑损伤临床病例进行回顾性研究,运用Excel、SPSS19.0软件,借助统计描述、X2检验、t检验和logistic回归分析等方法,挖掘慢性脑损伤临床资料特点,从而为理论探讨提供临床支持。  结
目的:回顾性分析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合并2型糖尿病(Type2diabete mellitus,T2DM)近5年患者病历,统计患者一般资料、临床特征、中医证候以及相关实验室指标,归纳总结一般规律。  方法:利用山东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电子病历系统(中国中医科学院、北京安博维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联合开发),以住院号为编号,
目的:  通过临床观察明确芪莲合剂加减方对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气虚痰湿型患者生存状态、生活质量及免疫功能的影响。通过体外实验研究芪莲合剂中主要活性成分黄芪甲苷基于ILT4-PI3K/Akt-B7-H3通路抑制非小细胞肺癌免疫逃逸的机制。  方法:  1.选择符合纳入标准的气虚痰湿型的ⅢB-Ⅳ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80例,随机分为单纯化疗组和联合化疗组,每组各40例。单纯化疗组给予AP或DP方案单纯化疗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