芪莲合剂治疗非小细胞肺癌(气虚痰湿型)临床观察及基于ILT4/B7--H3通路对NSCLC免疫逃逸机制实验研究

来源 :山东中医药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ubo0240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通过临床观察明确芪莲合剂加减方对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气虚痰湿型患者生存状态、生活质量及免疫功能的影响。通过体外实验研究芪莲合剂中主要活性成分黄芪甲苷基于ILT4-PI3K/Akt-B7-H3通路抑制非小细胞肺癌免疫逃逸的机制。
  方法:
  1.选择符合纳入标准的气虚痰湿型的ⅢB-Ⅳ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80例,随机分为单纯化疗组和联合化疗组,每组各40例。单纯化疗组给予AP或DP方案单纯化疗治疗,联合化疗组在化疗基础上给予芪莲合剂加减方治疗,进行4周期化疗,化疗期间中药不停药,服用至第四周期结束后第二天。观察记录治疗前后患者的实体瘤疗效、免疫功能影响、中医证候积分、生活质量评分等情况,以及两组治疗期间发生不良反应的状况。
  2.选用非小细胞肺癌A549细胞株进行实验,通过MTT药物毒性实验测定药物黄芪甲苷对A549细胞的半数抑制率IC50,并进行MTT细胞增殖实验观察药物浓度、作用时间对细胞增殖的影响。将A549细胞分为空白组(即不加药物干预)、黄芪甲苷低剂量组(药物干预浓度为1/2倍IC50值)、黄芪甲苷中剂量组(药物干预浓度为IC50值)、黄芪甲苷高剂量组(药物干预浓度为2倍IC50值),分别干预培养。干预后细胞提取总蛋白和mRNA进行Western blot实验和qRT-PCR实验,检测黄芪甲苷对ILT4-PI3K/Akt-B7-H3通路中各因子蛋白及mRNA的表达的影响。
  结果:
  1.(1)临床观察过程中两组均有脱落病例,最终单纯化疗组38例、联合化疗组37例进行比较。两组治疗前,在性别、年龄、临床分期、病理分型及各观察指标方面均无明显差异(P>0.05)。(2)经过4个疗程的分组治疗,联合化疗组与单纯化疗组相比,在实体瘤疗效上虽然两组患者并无明显差异(P>0.05),但联合化疗组的客观缓解率和疾病控制率均高于单纯化疗组。(3)芪莲合剂加减方联合化疗治疗能更好的稳定患者体重(P<0.05);治疗后联合化疗组的肿瘤标志物检测CEA、CYFRA21-1、CA-125都比单纯化疗组更低(P<0.05);芪莲合剂加减方联合化疗治疗缓解了化疗对免疫功能的抑制,联合化疗组血常规检测WBC、LY%、Hb均比单纯化疗组高(P<0.05),且联合化疗组T淋巴细胞亚群测定中CD4+/CD8+也比单纯化疗组高(P<0.05)。(4)芪莲合剂加减方联合化疗治疗提高患者中医证候总评分,尤其是在咳嗽咳痰、胸闷气短、乏力自汗症状缓解上更有优势(P<0.05),而单纯化疗组却可加重乏力、自汗、食欲不振及便溏症状;联合化疗组在患者功能状态和体力状况方面均优于单纯化疗组(P<0.05);联合化疗组患者PFS比单纯化疗组更长(P<0.05);且联合化疗组发生化疗副作用的更少,症状更轻(P<0.05)。
  2.通过体外实验,进行MTT药物毒性及细胞增殖实验,证明黄芪甲苷能有效抑制A549细胞增殖,并且其作用时间越长抑制作用越强(P<0.05),作用浓度越高抑制作用越强(P<0.05),从而计算出黄芪甲苷对A549细胞影响的IC50值约为28.415μmol/L。通过Western blot及qRT-PCR实验,从蛋白水平和mRNA水平上证明黄芪甲苷可以抑制ILT4-PI3K/Akt-B7-H3通路中个因子表达水平,且以中剂量作用最显著(P<0.05)。
  结论:
  1.芪莲合剂加减方联合化疗治疗非小细胞肺癌(气虚痰湿型)患者总体疗效优于单纯化疗治疗,芪莲合剂加减方联合化疗不仅改善症状,稳定体重,还能缓解化疗对患者免疫功能的抑制,提高生活功能状态及体力状况,延长患者疾病无进展生存时间,而且可以减轻患者不良反应,降低化疗对患者的毒副作用。
  2.通过体外实验证明黄芪甲苷能抑制A549细胞增殖,抑制作用具有与时间及浓度有关。黄芪甲苷明显降低ILT4的水平,抑制PI3K/Akt通路,减少B7-H3的表达,从而认为其可以达到抑制NSCLC免疫逃逸的作用。
其他文献
目的:通过对酒精性肝病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探讨酒精性肝病的中医证候分布特点及用药规律。  方法:基于日照市中医医院病案检索系统,收集2013年1月至2019年4月诊断为酒精性肝病的住院病历,依次填写病例调查表、规范中药名称及功效归类、建立数据库,应用Microsoft office Excel2016和IBM SPSS Statistics24进行统计分析,进而挖掘出酒精性肝病的证候分布
目的:  通过对原发性高血压合并颈动脉内膜中层增厚患者的危险因素及临床指标进行分析,探讨该病与中医体质的相关性,以期通过提前干预高血压动脉硬化易感体质,减少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  方法:  将纳入研究的292例原发性高血压合并颈动脉内膜中层增厚患者,根据王琦教授的中医体质分类法进行体质辨识,完成资料采集,统计分析各项指标与体质类型的关系,借助统计学技术,做出分析和总结。  结果:  1.原发性高血
目的:通过将百合固金汤加减联合GP方案(吉西他滨+顺铂)对中晚期肺鳞癌的临床疗效与GP方案相比较,评价百合固金汤加减在中晚期肺鳞癌临床治疗中的价值,进而为中西医结合指导中晚期肺鳞癌的临床用药及提高其临床疗效提供科学客观的依据。  方法:选取50例就诊于潍坊市中医院符合本研究纳入标准的肺阴亏虚型中晚期肺鳞癌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25例。其中对照组给予GP方案治疗,治疗
学位
目的:探讨清胃化湿方对功能性消化不良(functional dyspepsia,FD)(胃痞病,脾胃湿热证)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  方法:将64例FD(胃痞病,脾胃湿热证)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分别给予清胃化湿方和枸橼酸莫沙必利片治疗,疗程4周;收集两组所得数据并进行统计分析。  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90.3%和74.2%,治疗组的中医证候疗效、中医证候总积分改善均显著优于对照
学位
目的:  观察行气利水方联合无创呼吸机治疗成人中重度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的临床疗效,与单独应用无创呼吸机做对比,探讨其临床价值,评估安全性,以期待发挥中医药治疗本病的优势。  方法:  收集就诊于潍坊市中医院中重度OSA成人患者,且符合纳入标准的病例8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40例,口服行气利水方,同时佩戴呼吸机无创辅助通气;对照组40例,给予呼吸机无创辅助通气。以上二组治疗为1周为1个疗程,共4个疗程
目的:  支气管哮喘为临床上的常见病、多发病,对于哮喘的治疗往往可以控制症状但不能达到根治,因此不断探究支气管哮喘的发病机制,对其进行深入的了解,并运用中医有关肺脏及其他基础理论对哮喘的发病机制进行阐释具有十分重要的临床意义。随着现代研究技术的不断进步以及诸多学者的不断努力探索,发现肺与血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关系,哮喘的发病与血之间也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血液方面的变化在哮喘发病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本
学位
目的:通过回顾老年谵妄综合征的临床资料,分析本病的中医临床证素及危险因素分布情况,分析探讨其病因病机,为中医药辨证论治寻求初步的理论依据。  方法:本课题回顾性研究2014年1月1日至2019年12月1日在山东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住院治疗的84名谵妄综合征患者的病案。搜集患者年龄、性别、既往史、危险因素、中医四诊资料等,将所获数据录入数据库后进行分析,探索研究老年谵妄综合征证素及危险因素的分布情况。
学位
目的:  本研究旨在评估类风湿关节炎(RA)患者睡眠质量及其影响因素与中医证型的分布情况,了解影响患者睡眠质量的因素,为治疗类风湿关节炎及改善生活质量创造新思路。  方法:  采用前瞻性的研究方法,收集符合诊断标准的类风湿关节炎患者共133例,健康人群对照组64例,收集包括患者的基本人口学资料、临床资料(入院次数、病程、使用药物、实验室检查等)、中医证型及其评分,PSQI、HAQ、BDI问卷等,用
目的:基于丁元庆教授对慢性脑损伤的理论认识,结合132例慢性脑损伤临床资料,阐述慢性脑损伤的中医病名、病因病机和治疗原则,总结慢性脑损伤的发病规律、证候分布、症状特点,为脑病诊疗提供借鉴。  方法:收集慢性脑损伤临床病例进行回顾性研究,运用Excel、SPSS19.0软件,借助统计描述、X2检验、t检验和logistic回归分析等方法,挖掘慢性脑损伤临床资料特点,从而为理论探讨提供临床支持。  结
目的:回顾性分析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合并2型糖尿病(Type2diabete mellitus,T2DM)近5年患者病历,统计患者一般资料、临床特征、中医证候以及相关实验室指标,归纳总结一般规律。  方法:利用山东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电子病历系统(中国中医科学院、北京安博维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联合开发),以住院号为编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