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背景下山西省农村教育扶贫问题及影响因素分析

来源 :山西财经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ongliong43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脱贫攻坚战取得胜利后,我国消除了困扰几千年的绝对贫困问题,但受限于我国国情,绝对贫困问题已经消灭但相对贫困问题却依然存在。我国的扶贫工作重点从绝对贫困转向相对贫困,由补足物质短板转向能力和精神短板。教育扶贫在补足贫困人口能力短板和精神短板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有助于巩固脱贫成果,助力乡村振兴发展。本文以山西省农村相对贫困人口为研究对象,通过查阅《山西省统计年鉴》《中国农村统计年鉴》《中国统计年鉴》以及实地走访和问卷调查,收集整理相关教育扶贫数据。根据数据分析了解山西省农村教育扶贫现状,并通过SPSS软件对家长、学生的问卷进行分析,发现山西省农村教育扶贫举措实施过程中存在财政性教育经费投入较少、师资力量比较薄弱、职业教育重视度不足以及教育扶贫举措认知不足等问题。针对问题探究背后的影响因素,通过从理论和实证两方面对教育扶贫问题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得到以下结论:对于学生而言,各级各类学校基础设施、学校的教学质量、师资队伍、学生的受教育意愿以及对政策的了解程度与教育扶贫举措的实施存在显著的正向关系,即学校的基础设施、教学质量、师资队伍、学生的受教育意愿和对政策的了解程度越好,越有利于教育扶贫举措的实施;对于家长而言,家长的受教育水平、家长对职业教育的重视程度、家长对孩子受教育的重视程度及学校的资助与教育扶贫举措之间存在显著正相关性,即家长的教育水平越高、对职业教育越重视、对孩子的教育程度越重视以及接受学校教育方面的资助越多,越有利于教育扶贫举措的实施。从理论分析和实证分析可得,山西省农村教育扶贫应该从资金投入、政策宣传、师资队伍建设和教育观念四个方面进行强化。增加教育经费投入、加强师资队伍的建设、加大政策宣传力度以及引导贫困人口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提高对教育的重视程度。
其他文献
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不断加剧,社会经济发展受到诸多负面影响,与此同时,人口生育率逐年下降,数量型人口红利渐趋减弱,结构性人力资源缺乏,劳动力供需矛盾也渐显,令我国面临劳动力总量短缺和结构性短缺的双重局面。在低龄老年人中,有大量积累了丰富工作经验和技能的人才,可以帮助解决人力资源领域的结构性问题。但当前我国老年人就业意愿整体不高,老年人力资源并没有得到有效开发与利用,因此,有必要推动有意愿的低龄老年人
学位
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国家的过程中,人才是最基础也是最具战略意义的支持力量,各地政府尤其是经济发达地区认识到人才的重要性,制定了一系列人才引进计划,而大量人才涌入使得人才住房的难题越来越突出,为了应对这一难题,各大城市纷纷出台了人才住房保障政策。本文以一线城市人才住房保障政策为研究对象,在阐述社会保障理论和激励理论的基础上,横向比较一线城市人才住房在实物供给、货币补贴和配套措施三个方面的政策内容。基于
学位
贫困是世界各国都在面临的社会问题,消除或减少贫困是全世界共同奋斗的目标。截至2020年年底,中国已完成“十三五”时期确定的脱贫攻坚目标,全面消除了绝对贫困,但这并不意味着贫困问题已得到彻底解决,相对贫困、多维贫困问题日益凸显,成为普遍存在的社会现象,我国扶贫工作迈向更高的台阶,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也明确提出要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建立解决相对贫困的长效机制。在老龄化程度日益加深、家庭
学位
随着我国老龄人口数量的不断增加以及科学技术的更新迭代,经济、社会和思想等方面都发生了很大的转变,随之产生了许多空巢家庭,空巢老人的养老问题也日益严峻,这对于山西省来说也不例外。在空巢老人聚居的城市社区中,一种新型养老模式——互助养老应时而生。通过社区邻里之间相互帮助和照顾,减轻家庭养老负担,缓解养老压力,让空巢老人在互助中度过一个充实幸福的晚年,从而达到提升养老质量的目的。本文以山西省太原市为例,
学位
目的 研究右美托咪定帕金森病患者DBS术后的谵妄发生率和对认知能力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9年10月到2020年7月间接受DBS手术的70名帕金森病患者。随机分为盐水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5例,谵妄量表(CAM-CR)、简易精神状态评价量表(MMSE)和蒙特利尔认知评价量表(Mo CA)对两组患者的术前术进行比较后的谵妄发生率和认知水平的变化进行评价。结果 术后1d两组患者MMSE评价没有明显的差异(
期刊
在老龄化社会的今天,高龄老年人口持续增多,由此产生的养老服务需求日益增加,特别是其中的生活照料类服务是他们最迫切、最需要的服务。主观知觉健康是人自身感受到的对自己生理、心理等健康方面的一种全面综合评价,主要由生活满意度、自我感知健康、健康改变情况三个方面组成。社会现实表明,生活照料类服务的提供会对高龄老人的主观知觉健康产生显著影响。然而,现有文献中从多角度研究生活照料类服务对高龄老人主观知觉健康影
学位
据第七次人口普查结果可知,我国人口老龄化程度进一步加深,面对严峻的发展态势,“十四五”发展规划将积极老龄化列为全国发展的重要战略。如何妥善解决老年人的养老问题,这是一个备受瞩目的话题。在当前我国传统的家庭养老方式面临挑战,而以机构为主体的养老方式又不能为大部分老年人所认可的情况下,将两者融合的社区居家养老成为解决老年人面临的养老困难、实现其晚年幸福的一种有效方式。然而,目前国内的社区家庭养老仍处在
学位
目前我国处于人口老龄化高速增长时期,农村养老问题日趋严重,互助养老是传统家庭养老与机构养老的有益补充,能够整合利用闲置资源,为农村地区老年人提供更为多样化的养老服务,实现老年人老有所养、老有所为、老有所乐的目标。社会资本是促进互助养老发展的重要资源,农村地区社会资本丰富,晋城市大阳古镇也不例外,社会资本可以重塑老年人的社会支持网络,有效解决互助养老过程中人力、物力、财力短缺的问题。本文从社会资本的
学位
近年来,城镇化进程的深入推进和房价的快速上涨使得大量城镇居民的住房需求难以得到满足。住房是人们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也是最大的民生,政府有责任和义务为住房困难群体提供住房保障。二十大报告强调:坚持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定位,加快建立多主体供给、多渠道保障、租购并举的住房制度。自大规模实施保障性安居工程以来,晋城市积极贯彻执行住房保障政策方针,颁布实施多项住房保障政策法规,大力推进保障性住房建设
学位
“银色浪潮”下,满足亿万空巢老人“老有所医”、“老有所养”的医养需求,让城市空巢老人享受高质量的养老生活是应对人口老龄化战略过程中面临的现实挑战,更是推动养老服务高质量发展的重要目标。城市空巢老人作为社会中的特殊群体,存在家庭养老支持匮乏,社会化养老服务供给不足等问题。社区医养结合服务在缓解老龄化压力、满足城市空巢老人医养需求方面具有重要作用。因此,需要支持并完善社区医养结合服务,让城市空巢老人在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