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术后化疗期间的大肠癌患者抑郁、焦虑发生率较高,其社会支持、主观幸福感及生活质量下降。电话心理干预具有可操作性强、性价比高等优点,此外,因为对研究对象的文化水平、经济状况、辅助设施等要求较低而被广泛接受。本实验通过对抑郁、焦虑症状、社会支持、主观幸福感和生活质量等相关指标的研究来观察电话回忆疗法对术后化疗期间大肠癌患者的治疗效果,以探索一种适合于术后化疗期间大肠癌伴抑郁症状患者的简便、可行和有效的心理干预方法,为肿瘤科医生及临床心理工作者的心理治疗工作提供参考和指导。 研究方法:本研究选取2015年9月-2016年12月在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和中国医科大学肿瘤医院肛肠外科就诊的105名术后化疗期间的大肠癌患者。患者被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实验组包括电话一般支持干预组和电话回忆疗法干预组,每组各35人。对照组患者不给予任何形式的心理干预;电话一般支持干预组依据患者需求,针对性的给予支持和干预,每周一次,每次20-40分钟,持续6周;电话回忆疗法干预组完成六次回忆相关的主题活动,每周一次,每次20-40分钟,持续6周。采用问卷访谈法分别对三组患者在入组前和6周后进行抑郁自评量表(SDS)、焦虑自评量表(SAS)、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纽芬兰纪念大学主观幸福感量表(MUNSH)、领悟社会支持量表(PSSS)和癌症患者生命质量评定量表(QLQ-C30)进行评定。 结果:1、对照组入组前和入组6周后患者抑郁、焦虑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的抑郁、焦虑状况并未改善;电话一般支持干预组和电话回忆疗法干预组入组前和入组6周后抑郁、焦虑评分有差异,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入组6周后抑郁、焦虑评分明显改善。2、三组患者入组前和入组6周后社会支持评分、主观幸福感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患者的社会支持状况和主观幸福感状况并未明显改善。入组前和入组6周后,对照组患者癌症生活质量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入组6周后评分增高,生活质量下降;电话一般支持干预组和电话回忆疗法干预组患者癌症生活质量评分有差异,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入组6周后评分下降,生活质量改善。3、对照组、电话一般支持干预组和电话回忆疗法干预组患者入组前和6周后抑郁、焦虑状况以及生活质量的减分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社会支持和主观幸福感状况的减分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相比于对照组而言,电话回忆疗法干预组患者的抑郁、焦虑状况以及生活质量明显改善;而社会支持和主观幸福感状况未见明显改善。 结论:1、电话心理干预对术后化疗期间大肠癌患者有较好的疗效,表现为患者抑郁、焦虑情绪的改善和生活质量的提高。2、以电话形式开展的回忆治疗方法干预对术后化疗期间大肠癌患者治疗有效,表现为患者抑郁、焦虑情绪的改善和生活质量的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