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从20世纪80年代以来,经过二十余年的改革发展,中国国有商业银行经历了由具有浓厚行政色彩的专业银行向现代金融企业的变迁,追求利润最大化成为商业银行经营的主要目标。在目前和今后相当长的一段时间之内,信贷业务都将是银行价值创造的主要手段,关系着银行的兴衰存亡。 当前,我国国有商业银行在信贷运行过程中存在的一个主要问题就是缺乏科学、规范的信贷退出机制,主要表现在商业银行没有树立科学的信贷经营理念,缺乏明晰的信贷退出判断标准和有效的信贷退出渠道,导致银行信贷资金成为企业长期占用的铺底流动资金,在企业生产经营出现问题时,形成不良贷款。 本文从商业银行信贷运行的实际情况出发,总结和分析了当前商业银行信贷退出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从信贷退出的原则、标准、模式等角度入手,系统地分析了商业银行应如何确定信贷退出的目标客户,以及如何实施有效的信贷退出。并以现实中的某企业为例,对提出的信贷退出标准进行了分析验证,最后,对商业银行应如何进一步完善信贷退出机制提出了意见和建议。 本文研究的是一个较新的课题,目前国内对此研究较少,本文主要应用了逻辑归纳法、案例分析法等研究方法,其创新之处在于结合实践,从企业的生命周期、行业定位、财务分析等角度出发,明确提出了商业银行信贷退出客户的判断标准;从信贷退出的数量、时机、渠道等角度入手,确定了银行有效实施信贷退出的模式。本文的不足之处在于由于牵涉面过广,研究沿处于起步阶段,未能在信贷退出标准的确定方面建立数学分析模型。 当前,随着金融开放程度越来越高,我国商业银行必将面临着来自国外金融同业的强力挑战,这也对我国商业银行的资产质量和经营管理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完善信贷退出机制是商业银行提高风险控制能力,保证信贷业务健康发展的重要手段,本文的研究成果对于商业银行完善信贷退出机制具有较强的实践指导意义,希望能够在商业银行的信贷业务实践中得以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