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强致病型白叶枯病菌中毒性效应子的分离与鉴定

来源 :中国科学院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shdkja5132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水稻作为全世界最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却连年遭受着病害的侵扰,稻米产量和质量的提高受到严重制约。白叶枯病是我国最严重的水稻病害之一,水稻白叶枯病(Bacterial blight of rice,BB)是由黄单胞杆菌水稻致病变种(Xanthomonas oryzae pv.oryzae,Xoo)引起的维管束病害,可以通过水稻的气孔、水孔及伤口侵染水稻。目前已经明确白叶枯病菌的主要致病因子是一种类似于真核转录因子的效应子TALE(Transcription activator-like effector),它们可以进入寄主的细胞核内,特异地结合到目的基因启动子区域上,激活目的基因的表达,进而引发寄主的感病或抗病反应。  广东省地处我国东南沿海地区,气候多雨潮湿,极利于白叶枯病的爆发流行。广东省的优势白叶枯病菌型Ⅴ型和Ⅳ型的致病性极强,与之相对应的水稻抗性品种少且抗性基因容易变异,因此对广东省白叶枯病菌的研究尤为重要。我们希望通过BamHⅠ酶切细菌基因组,构建基因组文库筛选阳性克隆的方法,分离Ⅴ型白叶枯病菌GD1358和Ⅳ型白叶枯病菌SCBG中编码TALEs的tals基因,随后便可以根据tals基因序列,找到相对应的水稻感病基因,并通过基因编辑的方式改造水稻白叶枯病感病基因,最终获得水稻白叶枯抗性材料。本论文的主要工作是分离与鉴定广东省强致病型的白叶枯病菌毒性效应子(TALEs),并初步探究Ⅴ型和Ⅳ型白叶枯病菌在水稻中的感病基因。主要结果如下:  (1)于Ⅴ型白叶枯病菌GD1358中分离到14个tal-BamHⅠ片段,本实验室编号为GD1-14,其中GD2和GD4这2个tals,在NCBI数据库(https://www.ncbi.nlm.nih.gov/)目前已经公布的信息中是未曾出现过的,可能是新的tals;  (2)于Ⅳ型白叶枯病菌SCBG中分离到15个tal-BamHⅠ片段,本实验室编号为SCBG1-14,其中SCBG13和SCBG15这2个tals,在NCBI数据库目前已经公布的信息中是未曾出现过的,可能是新的tals;  (3)水稻白叶枯感病基因OsSWEET14在粳稻品种日本晴(Nipponbare,NB)中被Ⅴ型白叶枯病菌GD1358和Ⅳ型白叶枯病菌SCBG、ZHE173诱导表达,是GD1358、SCBG、ZHE173对应于NB中可能的白叶枯感病基因;  (4)水稻白叶枯感病基因OsSWEET13在籼稻品种国际24号(Intentational Rice24,IR24)中被Ⅳ型白叶枯病菌SCBG、ZHE173诱导表达,是SCBG、ZHE173对应于IR24中可能的白叶枯感病基因。  综上所述,我们从Ⅴ型白叶枯病菌GD1358中分离出14个tal-BamHⅠ片段,从Ⅳ型白叶枯病菌SCBG中分离出15个tal-BamHⅠ片段,其中各有2个可能是新的tals,但是GD1358和SCBG菌中TALEs的分离工作并未全部完成,有待进一步的分离克隆。同时初步证明OsSWEET14可能是白叶枯病菌GD1358、SCBG和ZHE173对应于粳稻品种NB中的白叶枯感病基因,OsSWEET13可能是白叶枯病菌SCBG和ZHE173对应于籼稻品种IR24中的白叶枯感病基因。
其他文献
基于武汉市1986-2014年地区GDP和实际利用外资、进出口总额等数据,采用误差修正模型和格兰杰因果检验等计量工具,对外商投资和对外贸易对武汉市经济增长的影响进行了分析。结
8月25日,由国务院参事室和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共同举办的“促进铝应用高层论坛”在北京钓鱼台国宾馆召开。国家发改委刘铁男副主任出席论坛并致辞。刘铁男副主任在致辞中指
多年以来,人们一直使用各种各样的工具来完成任务,而且这些工具正变得越来越强大,并且能够互相连接起来。比如说微处理器,已经出现在很多日常使用的物件中,并且越来越多地和网络有
拟鳞属(Pseudobagrus)是鳞科鱼类中所含物种数目较多的一个属,为东亚特有的流水、底栖、凶猛性淡水鱼类,广泛分布于越南北部、中国(包括台湾和海南岛)、朝鲜半岛、日本及俄罗
本文对腾冲嗜热厌氧杆菌Thermoanaerobacter tengcongensis MB4,嗜酸热硫化叶菌Sulfolobus acidocaldarius和硫磺矿硫化叶菌Sulfolobus solfatariaus来源的嗜热糖化酶进行了
学位
本刊讯6月13日~7月3日,郑州市贝利得花卉公司举办了以“生态园林·美丽家园”为主题的郑州第四届宿根花卉品种应用展示会。开幕当天就有郑州、安阳、濮阳、洛阳等河南各市县
该论文由两部分组成:第一部分是人脸检测定位与识别技术的研究;第二部分是多参考帧运动补偿抗误码性能的研究.在第一部分中,人脸识别技术(FRT)是人机自然交互领域中富有挑战
该文首先论述了EPON的系统结构和工作原理.由于EPON上行方向是多个用户以TDMA方式争用传输信道,而每个ONU的带宽需求都是实时变化的,所以必须采用动态带宽分配技术.动态带宽
棉酚是从棉籽中提取的一种化合物,已知其具有抗癌活性,但由于其水溶性很差以及在体内会引起严重副作用的因为,一直没有在临床上被普遍使用。为了克服这些缺点,我们设计并合成
学位
信道辨识与均衡是无线通信系统中的一个重要环节,该文重点讨论了盲MIMO信道辨识和均衡问题.该文采用的信道辨识方法是利用系统输出信号的高阶统计量构造出系统的估计,此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