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蝗虫发生的气候背景及长期预测研究

来源 :中国农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ingxin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受气候变化的影响,近年来我国蝗虫无论在发生面积还是发生程度方面都呈现逐年增加的趋势。对我国蝗虫发生与气候背景条件进行相关分析,研究全国蝗虫发生与大气环流、海温、气象条件的关系及其可能影响机制,筛选出影响全国蝗虫发生的海温和大气环流背景指标,在此基础上建立蝗虫发生的预测模式,对有效预测并及时准确地指导有关部门进行农业生产防治,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生产意义。 本文首先对1952-1999年我国东亚飞蝗发生面积与大气环流74项特征值和50°N~30°S、2×5网格月平均海温进行了相关研究。结果表明,上一年9月到当年4月大西洋副高面积、强度、脊线位置、北界,上一年9月、10月西藏高原指数,当年1月、2月、5月亚洲区极涡面积,北半球1月极涡面积,亚洲3月纬向环流指数以及亚洲5月径向环流指数与我国蝗虫发生面积相关明显。其中大西洋副热带高压对我国东亚飞蝗发生的影响主要是由于影响了秋冬季节蝗卵孵化和越冬期间的地面温度,从而影响了蝗卵基数和蝗卵孵化为成虫的数量,进而影响着我国东亚飞蝗发生、发展、危害情况的变化。相关分析表明,海温与我国蝗虫发生面积也存在较好的相关,其中尤以上一年5月海表面平均温度与蝗虫发生面积相关最显著,而且绝大部分相关场海温同我国蝗虫发生面积为负相关。 通过以上对蝗虫发生有明显影响的大气环流特征值和海温分别进行回归分析,结果表明,上一年9月大西洋副高脊线、4月大西洋副高脊线、3月大西洋副高北界、上一年9月西藏高原指数、5月亚洲区极涡面积和3月亚洲纬向环流指数对发生面积拟合较好;(—10N,165W)、(—8N,155E)、(—8N,150E)和(—6N,155E)网格点上一年5月海表平均温度与发生面积回归模式的复相关系数达0.8937,说明这些大气环流特征值的强弱和海表平均温度的高低是决定东亚飞蝗发生的关键因素。 在分析了大气候背景与全国东亚飞蝗发生关系的基础上,以内蒙古草原蝗虫为代表,分析了地面气象条件与草地蝗虫发生消长的相关性,结果表明,对草地蝗虫消长起的主导作用的因是气候条件。冬季变暖,地面最低温度升高,蝗卵可安全越冬;春季较多的降水配合日益升高的温度,给蝗虫的胚胎期和蝗蝻期创造了更加适合的温湿度,蝗虫个体发育好,种群数量不断膨胀。
其他文献
《今晚九点半》是福建南平观众耳熟能详的电视新闻栏目,它连续两度被评为福建省新闻名专栏,是南平媒体中唯一保持这一称号的新闻栏目。其收视率和知名度名列本地各媒体榜首。
本文利用吉林省2004年7月5目的一次降水过程的飞机观测资料,并结合天气图、卫星云图、雷达回波及地面雨滴谱等资料,综合分析了本次热带气旋影响下的降水云系的宏微观特征;并利用
本文是对大伙房水库流域内,1990-1996年的入库径流量、降雨量进行数据分析,预测大伙房水库入库径流量,采用线性相关将四季方程进行比较发现:夏季前期入库量因子贡献最小,冬季前期
随着全球气候变暖,高温天气频发,高温热害对水稻的影响日益突出。长江中下游地区是我国水稻的主要产区之一,研究该地区的高温热害的发生规律为减轻热害威胁、减小经济损失有着重要的意义。本文根据长江中下游地区共104个气象站点1951年至2010年的气象资料,运用数理统计学与GIS技术分析了各地区高温热害发生的时空分布规律,构建高温事件概率模型模拟各地区高温天气的发生概率。主要研究内容和结论如下:1、分别以
本文利用NCEP/NCAR提供的逐日、每6小时的气象要素场再分析资料,分析了1949年来最晚登陆我国的0428和7427两个冬季热带气旋个例的结构性质特点、影响热带气旋生成和发展的不同
实际估测的区域降水量不仅对进行洪水监测、发布洪水警报起指导作用,而且是各种水文和大气数值模式用到的重要的实测原始资料之一。目前地面雨量站测量的雨强和雨量因站网密度
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华夏之声作为唯一覆盖香港、澳门和珠三角地区的国家级广播媒体,是促进港澳与内地相互了解的重要平台。华夏之声于2006年初策划推出了一档大型系列广播节目
学位
本文根据前人对中国小麦气候生态区划指标,以美国ESRI公司的ArcGIS 9.2为图像处理平台,对1981~2000年中国小麦进行了逐年气候生态区划。通过对此20年小麦平均气候生态区划和前人
提高数值预报模式的天气预报能力的主要方法之一是修正模式中资料误差,常规站点分布稀疏,观测时次有限,难以反映大气水汽的时空变化,因此,雷达、卫星等非常规资料作为常规资料的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