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入境旅游是旅游业三大市场之一,在促进经济发展、提高就业率、缩小贫富差距、优化产业结构、平衡国际收支、传播中华文化等方面发挥极为重要的作用,其发展状况是国家或地区旅游业发展水平和成熟度的重要标志。海南是我国面积最大的经济特区和唯一的热带海岛省份,热带滨海旅游资源十分丰富,旅游业已成为推动海南省经济发展的重要动力。新时期,海南被赋予国际旅游岛、全域旅游示范省、国际旅游消费中心、自由贸易港等战略定位,具有发展入境旅游得天独厚的政策优势,有机会成为我国对接东南亚的窗口。然而目前海南省入境旅游规模较小,2010年以来入境旅游人数占全国比重均不足1%,在全国位于21-25位之间,经营秩序较混乱、从业人员素质较低、区域合作意识淡薄等问题严重制约了海南省入境旅游的持续健康发展。因此,分析海南省入境旅游发展的时空格局,并探讨其影响因素,为细分客源市场和优化省内旅游资源配置提供参考显得尤为重要。本文以海南省为研究对象,通过历年(2010-2018年)中国及海南旅游统计、相关网站等多渠道收集整理海南省及其18个市县的相关入境旅游人数、收入及客源市场等方面的基础数据,运用年际变动指数、旅游月均指数、地理集中指数、亲景度、竞争态、首位度、相对发展率、重心模型、地理探测器等方法,对国际旅游岛建设以来海南省入境旅游客源市场和目的地的时空格局进行研究,并分析其演化的影响因素,依此提出海南省入境旅游发展的优化对策。本文主要结论如下:(1)海南省入境旅游客源市场时空特征:海南省入境旅游客源市场以国外市场为主,港澳市场入境旅游人数变化幅度较小,台湾市场、国外市场入境旅游人数变化幅度较大。海南省入境旅游淡旺季差异显著,旺季较短(11月、12月),淡季较长(2月、5月、6月、7月、9月),3月是东南亚市场的旅游旺季,4月是欧美市场的旅游旺季,7、8月是港澳市场的旅游旺季。俄罗斯、台湾、韩国均为亲景市场,且市场占有率、增长率较高,入境旅游发展较稳定,是重点客源市场;港澳、新加坡、马来西亚、美国除港澳外均为亲景客源市场,且市场占有率较高,但增长率较慢,是主要客源市场;印度尼西亚、泰国、澳大利亚由弱亲景市场发展为强亲景市场,其市场占有率不高,但增长率上升明显,是潜力客源市场;日本、英国、法国、德国、加拿大市场占有率及增长率双低,是机会客源市场。(2)海南省入境旅游目的地时空特征:入境旅游人数与旅游外汇收入同步变化,呈“升-降-升”态势,入境旅游发展较不稳定,容易受到经济危机、自然灾害、社会公共安全等各种突发事件的影响。海南省五大旅游区入境旅游人数呈南北高、东中西低的特点,且内部发展较不平衡,内部差异中部>南部>北部>西部>东部。海南省入境旅游呈中度首位分布,规模空间层次显著,呈明显“双核聚集”,以三亚为中心的南部旅游区和以海口为中心的北部旅游区发展较好,双核心的聚集优势极为显著,各市县入境旅游差距有所缩小。入境旅游客流重心与资源丰度重心整体表现为由低纬度向高纬度迂回移动趋势;入境旅游客流重心偏西北、东北方向,资源丰度重心偏西南、东北方向,存在一定的空间错位,体现了知名度、交通、经济发展水平等因素对入境旅游形成的影响。(3)影响因素:经济发展水平、交通可进入性、旅游接待能力、旅游服务水平、突发事件是海南省入境旅游发展的主要影响因素,其中交通可进入性对海南省入境旅游发展的影响最大。经济发展水平、实际利用外资额、对外开放程度、旅游接待能力是日韩市场的共性影响因素。经济发展水平、旅游接待能力、旅游服务水平、物价水平是东南亚市场的共性影响因素。交通可进入性、对外开放程度、旅游资源禀赋、旅游接待能力是欧美市场的共性影响因素。旅游接待能力、旅游服务水平是港澳台市场的共性影响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