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网络内容分析法的成都市旅游感知形象研究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rian12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互联网的普及和发展,正在快速颠覆传统产业的发展模式,对旅游业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两方面,一方面改变旅游目的地的营销方式,旅游目的地通过自建网站或者通过旅游综合网站传播旅游形象,另一方面改变游客或潜在游客的出游决策方式,大量的网络游记和目的地评论成为游客选择旅游目的地的重要参考。所以非常有必要通过互联网信息来研究目的地旅游形象。但笔者在研究了大量文献之后发现:目前,我国有关旅游目的地形象的研究主要从供给的角度考虑问题,研究的重点集中在旅游形象的设计方面,多数文章强调的是如何塑造一个特定目的地的旅游形象,以及如何把旅游形象传播到特定的客源市场。其结果是,大多数旅游目的地宣传推广中,仅仅考虑了旅游形象的发射,而没有考虑到旅游形象的接收情况。一方面旅游目的地热火朝天地设计形象、推广形象,另一方面客源市场对营销推广信息的接收效果与预期相距甚远。所以迫切需要从供给和需求两方面来研究旅游形象。且鲜有学者通过互联网信息来研究成都的旅游形象和旅游感知形象。鉴于此,本文通过文献分析法、内容分析法、ROST软件分析法,在回顾和总结国内外相关理论与实践经验的基础上,基于旅游官方网站如中国旅游网、四川旅游政务网、成都旅游政务网站上进行信息采集,并在国内网站知名论坛上获取游客网络游记,研究旅游目的地管理者与游客对成都旅游形象认知差异,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成都旅游形象的提升策略。本文一共包括五章:第一章为绪论部分,主要介绍了研究背景、相关研究现状、研究内容与方法,分析了选题研究的目的和意义。第二章是概念界定与理论基础,通过梳理旅游形象和旅游感知形象等相关概念和理论,为利用网络内容分析法这一工具研究目的地旅游形象奠定了理论基础。第三章是成都旅游感知形象研究,是论文的重点也是难点部分,首先运用内容分析法,建构分析类目,对研究样本进行编码,检验编码结果信度,对旅游感知形象属性编码结果进行描述性统计,了解旅游感知形象属性各类目频次分布,通过游客基本特征、认知形象分析、情感形象分析和重游意愿分析,进一步完善对游客对成都旅游感知形象的认识,了解成都旅游形象现阶段存在的问题。;再次,介绍成都旅游发展概况和成都旅游形象现状;其次以成都旅游官网和网络游记文本为样本,使用Rost content Mining内容挖掘软件提取描述成都旅游感知形象的高频特征词和频数,初步了解旅游目的地管理者和游客对成都旅游感知形象的差异。第四章是成都旅游形象提升策略,根据之上的研究结果,从改进现有成都旅游形象缺陷的角度和整合传播成都旅游形象的角度提出针对性的提升策略。第五章是结论与展望,在对全文进行概括总结的基础上,提出了本文的不足和研究展望。希望本文能对旅游感知形象的理论研究起到一定的扩充作用,并能对成都旅游形象的提升起到一定的借鉴作用。
其他文献
体育消费是当代社会人们生活消费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一定时期社会发展的必然产物。针对特定的地区对居民的体育消费行为进行研究对于中国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的发展现状,
《马关条约》将台湾割予日本的决定对传统中国造成巨大影响,对中国现代民族国家的建构有着重大作用;它唤醒了潜伏在古老中国记忆中的王朝意识与华夷意识,使得郑成功收复台湾
<正>2019年5月20日,交通运输部、中央宣传部、国家发展改革委、工业和信息化部、公安部、财政部、生态环境部、住房城乡建设部、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国家机关事务管理局、
初中英语知识的学习是承接小学至高中英语学习的过渡性阶段,在单词学习的基础上涉及众多基本的语法定义和语句结构,为高中阶段的高难度中长篇阅读奠定基础,定语从句便是初中
会议
以乙醇为溶剂,用超声波法提取茶叶中茶多酚,比较了不同提取工艺的优缺点。通过单因素和正交试验得出了超声波法提取的最佳工艺条件,即以80%的乙醇为溶剂,超声波功率260W,超声
采用有针对性的心理调控措施,结合日常田径训练,对23名青少年田径选手进行附加心理干预的田径训练,结果显示,实施了适当心理干预的青少年田径运动员在正式比赛中,竞技水平的
针对工程常见塔间距下冷却塔双塔干扰效应采用风洞试验方法进行研究,通过增加模型表面粗糙度来补偿模型试验的雷诺数效应,变化塔间距和风向角进行125种工况的风洞试验,进行基
<正>众所周知,立体几何是平面几何的延拓,即二维空间到三维空间的延拓,处理立体几何问题,最基本的方法是“降维”,也就是说,把三维空间转化为二维空间,把空间图形转化为平面
<正>美国教育家杜威的实用主义教学思想之一就是"从做中学".西方的一句谚语"一磅的学理,不如一两的实行"说的也是这个道理.因此,教师应把课堂真正地还给学生,让学生"做数学".
自十六届六中全会把“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作为一个科学命题和战略任务提出以来,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践行和培育研究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和热烈讨论。高中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