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朱子語類》是朱熹門人弟子記錄的師生間進行學術討論的講學筆記。在近代漢語、朱熹理學思想、歷史文學等諸多方面具有重要的文獻地位。尤其門人的記錄保存了大量口語材料,其中的部分語詞、句法保存了方言特點,得到學界的重視。從最早的《池錄》到《朱子語類》的形成,它經歷了從語錄體到語類體的體例轉變。其中扮演重要角色的是小字注。打破門人語錄,按照內容進行重新編排,原條目之下就必須注明條目出自何人記錄。此類出處構成小字注的一部分,它是考證朱熹門人的重要線索。既然《朱子語類》是反映口語的材料,小字注中包含了不少朱熹講學的動作、神態的描述,為還原朱熹的形象和講學的情景提供了一定的參考。朱熹與弟子論述文獻經典,涉及到不少語詞、音韻問題,小字注也為我們提供了不少涉及此類問題的材料。本文通過徽州、成化、中華三個版本的比勘,討論了和小字注相關的五個問題。首先是對《朱子語類》的形成和版本的介紹,在前人基礎上進一步討論了徽州本的時間上下限,對徽州本補寫卷葉提出新的疑問;討論的第二個問題是徽州本和中華本小字注之間的對應關係,其中劃分刪削、合併、正文與小字注互轉三個大類,對每個大類分別進行描寫和討論;第三個問題是結合田中謙二對門人的考證,利用中華本、徽州本人名小字注的交替以及中華本人名小字注的同用現象,對《朱子語類》人名小字注的尺度進行討論,并推衍出和門人師事情況相矛盾的若干條目;除人名小字注外,第四個問題涉及和版本差異、徵引出處相關的小字注,對這部分條目進行描寫和考證;第五個問題是《朱子語類》中的音注,這部分考證了每個音注條目。其中著重關注反映四聲別義現象的材料,在前人基礎上進一步進行探討。附錄列舉大量材料輔助正文的論證,并附上筆者翻譯的關於《朱子語類》版本、門人考證方面的日文論著,一方面支持本文的論證,另一方面將國外的相關研究介紹給大家。通過本文的考證,得以瞭解《朱子語類》小字注的概貌,并認識到人名小字注和門人考證之間的關係,可以說這是利用門人考證的成果考察小字注的尺度的一次嘗試。小字注中包含的部分語詞用字問題和音韻問題也得到了討論。小字注系統十分龐雜,涉及各種類型的問題,本文對相關問題的探討、新方法的嘗試僅僅是一個開始,其中尚有大量的材料可供挖掘,大量的問題可供深入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