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物质结构与性质》是高中化学课程的重要模块,有助于学生认识物质结构与性质之间的关系,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由于其较高的抽象程度,《物质结构与性质》模块在很多地区很少被选择。在高中化学课程标准中,晶体结构与性质内容分布在“化学键与物质的性质”和“分子间作用力与物质性质”两个主题中,以上两个主题是《物质结构与性质》模块的核心知识。基于以上现状与原因,本研究选择该模块中“晶体结构与性质”这一内容,对普通高中课程标准试验教科书的人教版、苏教版、鲁科版进行比较研究,希望能为广大教师提供教科书的选择和教学方面的帮助。本文包括以下六章:第一章为引言,主要阐述了本研究的研究背景、问题的提出、研究现状及研究方法,并对本课题相关概念的进行了界定。第二章为本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主要介绍了学科基本结构理论、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发展心理学理论和美国“2061”计划对教科书的评价标准,同时还阐述了以上理论依据对教科书编写及评价给予的建议和启示。第三章为本课题研究的整体设计,主要阐述本研究的研究思路并给出研究模型。第四章为新旧教科书中“晶体结构与性质”内容的比较研究,通过选取不同时期典型教科书进行比较,得出“晶体结构与性质”内容在新旧教科书中的不同点。第五章为本文主体,主要从三版本教材中“晶体结构与性质”内容与必修模块的衔接、“晶体结构与性质”内容的选择及编排、关于“晶体结构与性质”的内容呈现和“晶体结构与性质”内容的相关习题四个方面展开比较,并得到相应的结论。第六章为研究结论与讨论,阐述三版本教科书中关于“晶体结构与性质”内容部分的相同点与不同点,并给出各版本教科书关于“晶体结构与性质”内容的使用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