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自建国以来,我国高校建设经过了漫长的发展过程,高校的布局、功能和设计手段都在逐步完善。近二十年来,院校合并、升格、改制和扩招的现象普遍存在于各类校区中。在此过程中孕育出多种条件下的校区类型:包括历史遗留的传统校区、更新改造校区以及完全新建校区等,而西安建筑科技大学(以下简称“西安建大”)作为全国建筑类“老八校”之一,历史悠久,其三校区建设分别涵盖了以上三种类型,是我国高校多类型校区的典型代表。而社会经济的发展使高校与城市的关系愈发密切,开放式校园也成为高校发展的必然趋势,对于城市文化发展、地段活力提升均具有极大的社会价值。然而结合我国目前的情况来看,完全开放式高校还难以实现,而在此发展过程中演变出的一校多区发展正是封闭式校园走向开放式的重要步骤,对多校区校园建造历程及其社会价值的研究,有助于对未来开放式校园发展做出借鉴。本文从国内外相关研究出发,并以此为立足点进行实例研究,对案例各自的规划特点和规律进行分析,归纳其共性特征。在此基础上,通过分析西安建大三校区在不同历史阶段下各自的规划及建造进程,以及在此过程中与城市的互动关系,挖掘校区发展过程中的问题和矛盾,并提出初步解决策略,进而探讨校区的社会价值及反馈作用,最后对西安建大未来发展进行总结展望,以期对其他同类高校有一定的借鉴意义。本文针对西安建大多校区发展的典型性,对国内外乃至西安地区多校区发展状况进行了总结,针三校区职能定位及资源配置进行分析,并对所造成的冲突提出了初步解答。针对老校区的规划建造历程、空间结构演变、以及发展规模进行分析研究,并发掘高密度低绿化环境下老校区的发展矛盾,以及在此情况下的华清学院以及草堂校区建立背景。详细介绍了华清学院更新置换历程及改造实践,以及作为学校未来主体的草堂校区现代书院制办学特点。并对未来三校区如何发展做出展望。通过研究发现,高校校园的建设过程不再是单纯的建筑或者规划设计,其设计范围之广泛、现实条件之复杂,都是前所未有的。校园建设规划面临巨大的挑战。通过研究西安建大三个典型校区的建造历程和所体现的社会价值,对我国高校校园规划提供了可参考的信息和建议,并对未来开放式校园如何发展提出指引,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