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压在颈性眩晕各阶段中的变化与疗效关系的研究

来源 :广州中医药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ovin_chow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研究背景随着社会生活方式的改变,颈椎病的发病率目前呈逐步升高的趋势,且发病年龄越来越低,覆盖职业越来越广。颈性眩晕(Cervical Vertigo, CV)是属于颈椎病的一个综合征。在颈椎病的患者群中,占有相当一部分的比例。颈椎病的中医治疗因其简便、快捷、效果确切的优点,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而颈性眩晕与血压的关系在既往文献中鲜有提及,血压的改变往往只是作为诊断中的一个方面,在治疗后并未提及;且有部分文献并未专门论述颈性眩晕,而是研究了广义上的眩晕,治疗后亦并未提及其血压有无改变。研究目的通过统计学理论对颈性眩晕的各阶段血压的变化与疗效进行分析,了解血压在颈性眩晕治疗过程中变化及与疗效的关系,得出本病发病治疗过程中血压变化的一般规律,从而使颈性眩晕的诊治方案更加完善,以便可以对此类患者在治疗和康复中给出更佳指导方案。研究方法严格按照颈性眩晕的诊断标准入选病例,在广东省中医院门诊及住院部选定颈性眩晕患者及对照组共176例。采用临床流行病学方法,对患者进行横断面观察,采集治疗方案等信息,填写颈性眩晕临床病例观察表,运用数据库及数理统计方法,以频数分析、方差分析、描述性分析等为核心统计方法,试图得出发病治疗过程中血压变化的一般规律,探讨颈性眩晕各阶段血压变化可能的影响因素。研究结果经统计学分析,颈性眩晕患者经治疗后症状缓解时的舒张压和收缩压(118.36/74.64mmHg)比治疗前明显发作时(111.85/71.37mmHg)有显著性不同的升高,治疗前后血压变化较大,且明显发作时血压偏低,随病情好转而升高;女性患者在症状明显发作时和症状缓解时舒张压和收缩压与男性相比偏低(P<0.05)。其次伴随高血压的颈性眩晕病人其血压变化与无高血压病颈性眩晕病人有不同的变化趋势。颈性眩晕明显发作期中,气血两虚型与脾肾阳虚兼痰湿阻络型的舒张压与收缩压均有明显的差别。结论本次研究探讨了颈性眩晕治疗过程中血压变化规律与疗效的关系及其可能影响因素。结果提示:无高血压病颈性眩晕病人在症状明显发作时血压偏低,治疗后血压可随症状好转而逐渐升高到接近平素的水平,女性尤甚。伴随有高血压病的颈性眩晕病人在整个治疗过程中其血压变化波动不大,初步认为与病人日常服用的降压药物影响有关。本研究基于临床信息的采集,避免了主观分类的不足,同时运用理数统计等客观化的手段来探索血压在颈性眩晕治疗过程中变化及与疗效的关系,从而使颈性眩晕的诊治方案更加完善,对此类患者在治疗和康复中给出更佳指导方案。
其他文献
<正> 对民歌旋律进行分析和研究,无论是要对其形态进行描述,发掘其基本特征,还是要从民族音乐学的角度指出它在整个文化体系中的作用和位置,探索与之有关的地理、历史性问题,
后勤管理现代化是公司治理现代化的重要内容和必然要求,新形势下的后勤服务保障涉及的领域更宽、更广,打造标准统一、流程规范、管理科学的后勤管理模式是提升公司后勤管理水
文章根据广西防城港市小峰水库除险加固工程防渗处理施工的实际情况,针对花岗岩风化后的特殊地质条件,如何解决坝体、坝基内防渗墙与帷幕的形成与连接,全风化层内球状孤石段
<正> 从八十年代初起,汉族民歌“色彩区”(或曰“近似色彩区”)的划分成为我国民族音乐理论界的一个热门话题。许多同志撰文著书进行探讨,取得了许多成绩,但也存在不少根本问
我国自实行计划生育政策以来,人口数量得到有效控制的同时,却对人口结构产生了一定的影响。主要表现为家庭结构的日趋小型化,空巢家庭数量增多,且空巢期提前,与此同时,人口老
针对高动态环境下现有姿态更新方法存在圆锥误差,姿态更新频率较低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滑动三周期旋转矢量姿态解算算法.该算法以角速率输入的等效旋转矢量算法为基础,以连
目的观察推拿结合电针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疗效并讨论其作用机理。方法将确定为神经根型颈椎病的60例患者随机分作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名患者。治疗组行推拿配合电针治
随着抗生素在临床治疗和畜牧业上的广泛使用,近年来在环境中越来越多的检测到了抗性菌株的存在。抗性微生物的存在对人类以及动物的健康已经造成了很大的威胁,β-内酰胺类抗
<正> 由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等单位召开的全国伦理学讨论会,于6月17日至24日在无锡举行。全国二十五个省、市、自治区的一百五十多名代表出席了会议。参加会议的代表,除
教学目标,教师们常常说起来重要做起来却"不要"。分析原因,主要是教师认识不足,把握不够,还涉及教师的思想观念、知识能力、专业素养的缺陷等。基于此,我们科学重建,通过转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