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iFeO3/Bi3.25La0.75Ti3O12膜的介电弛豫行为及Ba(Zr0.15Ti0.85)O3陶瓷的介电性能研究

来源 :河南科技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angmingli121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电介质种类繁多,功能各异,应用广泛。其中BiFeO3(BFO)具有很高的铁电居里温度(1100K)和很高的磁性转变温度(尼耳温度620K),具备铁电性和磁性的双重性能,在多功能器件方面具有潜在的应用前景,但大的漏电流问题限制了其发展和应用。BaTiO3具有很高的介电常数,且几乎不漏电,是做电容器的理想材料。然而较高的铁电居里温度(120℃)及介电常数对温度的敏感依赖限制了其在室温下的应用。  1.黄凤珍等人用金属有机分解法(MOD)在 Pt/Ti/SiO2/Si衬底上制备BiFeO3(BFO)/Bi3.25La0.75Ti3O12(BLT)双层膜,结果发现,BLT层的引入有效地改善了材料的漏电流,更重要的是双层膜呈现一种典型的介电弛豫行为。本文第二章认为 BFO膜是漏电的弛豫铁电体,BLT膜是漏电的弛豫铁电体或漏电的铁电体,应用麦克斯韦—维格纳机研究了双层膜的这种行为。结果表明, BFO膜的弛豫特性显著影响BFO/BLT膜的介电弛豫行为。理论结果在温度高于400K时与实验结果吻合很好。推断 BLT膜的多晶取向及其中的二价铁离子的扩散导致这个膜中出现杂乱无章的极性纳米微区,其弛豫特性在低温受到抑制;BFO膜的多晶取向导致BFO膜中出现极性纳米微区,其弛豫特性在高温得以实现。  2.本文第三章用传统的固相反应法制备了锆掺杂的钛酸钡陶瓷Ba(Zr0.15Ti0.85)O3(BZT)。对其晶相结构、微观形貌和介电特性分别进行了测量,发现BZT表现出介电弥散和弛豫特点;而同样条件下制备的纯钛酸钡陶瓷却没有这种特性。用Smolenski成分起伏理论解释了弥散相变特性,并结合德拜弛豫理论分析了介电常数峰值与频率的关系,理论结果与实验结果吻合较好。同时用Arrhenius关系研究了BZT的高温弛豫现象,指出高温弛豫可能是由氧空位弛豫引起。
其他文献
该论文利用透射电子显微学的分析技术研究了Si(111)和GaAs(001)衬底上生长的六方GaN的微结构及30KeVB注入Si后形成的位错.主要包括以下内容:1.研究了Si(111)衬底上生长的六方
NaXCoO2是一种具有较高热电势和较低电阻率的热电材料,有很复杂的电输运和磁电特性。Foo等人对 NaxCoO2体系的输运性质和磁性质进行了系统的研究,指出体系存在能量尺度不同的
该文是在固体板中开展的时间反转法自适应聚焦理论和实验研究,主要研究了时间反转法在多径效应下的自适应聚焦过程,通过聚焦增益和主副瓣比值等参数详细分析了时间反转聚焦声
该论文对小型光泵亚毫米波激光的宽频特性及频谱精细结构进行研究.采用了半经典密度理论矩阵理论对亚毫米波激光过程进行理论分析,根据增益叠加原理对激光过程的九能级系统简
对于量子信息的发展,量子纠缠是极其特殊的和重要的,它在通信领域里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例如如何把量子态进行隐形传送,如何对量子密钥进行分配,还有量子密集编码、量子计
量子信息学,是量子力学与信息科学相结合的产物,是以量子力学的态叠加原理为基础,研究信息处理的一门新兴前沿科学.量子信息学包括量子密码术,量子通信,量子计算机等几个方面
该论文总结我们在拉曼光谱和荧光光谱方面的研究成果,主要分以下三个部分:1.纳米ZnSe颗粒拉曼光谱的温度效应.采用简单的物理气相色法制备ZnSe纳米颗粒,通过控制生长条件可控
研究了Pr-Co-Cu-Ti化合物的相结构和内禀磁性;制备了矫顽力具有反常温度变化的沉淀硬化PrCo磁体,对其微观结构和磁性进行了详细地分析;另外,还系统研究了球磨纳米晶Gd的磁性
三元碱金属氢化物由于其含氢的质量密度较高,受到国内外科研工作者的广泛关注。其中,NaBH4既可用于热解制氢,也可用于水解制氢;NaAlH4中加入杂质以后可以有效降低分解温度。因此,
纳米技术与生物技术的交叉领域——生物纳米技术是今后很长的一段时间内科学研究的前沿和热点.生物纳米技术的长远发展目标是制备能自我维护,相互协调的生物纳米器件和生物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