层状氧化物NaxCoO2电输运特性的理论研究

来源 :延边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OMMA8773003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NaXCoO2是一种具有较高热电势和较低电阻率的热电材料,有很复杂的电输运和磁电特性。Foo等人对 NaxCoO2体系的输运性质和磁性质进行了系统的研究,指出体系存在能量尺度不同的铁磁序、反铁磁序和自旋密度波(SDW);随着Na含量的增加,该材料在低温下表现出有水作用下的超导特性、顺磁金属特性、电荷序绝缘体和居里-外斯金属以及自旋波金属特性;并且当Na含量x>0.75时其磁结构比较复杂。材料具有如此复杂的特性,并且是很好的热电材料,使得许多科研工作者在对该材料的研究上做了大量的工作,并且取得了大量的实验研究成果。  本文以这些研究成果为依据,从NaXCoO2结构入手,建立了Na的含量分别为1/3、1/2、2/3三个典型的理论模型,发现随着温度的降低,这些模型具有稳定的基态结构。在Na含量为1/2材料中出现了电荷有序态,随后出现金属-绝缘体转变;而Na含量为1/3、2/3材料中没有出现此种情况,表现出普通金属特性。另外,考虑到磁性离子掺杂对其输运特性的影响,本文还建立了磁性离子掺杂理论模型,发现磁性离子掺杂后体系出现了金属-绝缘体转变。对于理论模型的处理,我们通常采用二次量子化方法给出模型的哈密顿量,利用格林函数和重整化群流方程方法来处理系统的哈密顿量,计算出系统的准粒子能带,从粒子能带关系解释系统的输运性质。  理论研究结果表明:Na含量为1/2的材料中,系统的磁性较弱,温度较高时,导带与价带有交叠,系统表现出金属性质,随着温度降低,导带与价带发生分离,体系出现金属-绝缘体转变;Na含量为1/3的材料中,系统表现出反铁磁性,即使在低温下,价带和导带也有较大交叠,体系的输运具有金属性质;Na含量为2/3的材料具有铁磁特性,虽然同一带内的两个子带发生分离,但是带间的价带和导带始终有交叠,体系仍表现出金属特性;而在Na含量较高的体系中掺杂较强的磁性离子时,同一带内的两个子带发生更大的分离,在一定的温度下,使得带间的价带和导带发生分离,同时发生金属-绝缘体转变现象。  我们对 NaxCoO2材料的输运特性做了大量的理论工作,这些工作不仅为研究该材料的输运特性提供理论依据,同时也为其它材料的电子输运性质提供有力的理论方法。
其他文献
利用超高真空扫描隧道显微镜(UHV-STM)研究在Si表面上生长原子级的纳米结构和研究制作纳米器件一直以来都是热点. Si(5512)表面具有一维对称结构和垂直于一维线的相对较长周
该文由相对独立的两部分工作组成.第一部分工作是针对油藏工程中套管井受地应力作用而损坏—"套损问题"提出的.以井孔—套管—水泥环—地层组合的系统为对象,首先通过弹性力
该文首先系统介绍格点量子色动力学和格点规范理论中的基础,以及格点规范理论中计算观察量期待值的蒙特卡罗模拟(Monte Carlo)数值方法.当然,这个工作量是非常巨大的,非用高
量子力学的线性导致了任意量子态的精确克隆都是不可能的,但是随着量子信息学的日益发展,对量子态的近似克隆变得愈加重要.例如,某些量子操作并不需要百分百的准确度,而是达到一
整体X光透镜发展至今,已经达到了较成熟阶段.现在正朝着高能方向发展.对整体会聚透镜来说,如何减小焦斑的直径和提高焦斑处的功率密度,是以后发展的重点.对于整体平行束透镜,
纠缠是量子力学的特性之一,且没有经典的对应.由于其所扮演的重要角色,在量子信息领域日益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最近,在各种不同条件下的海森堡模型中,量子比特间的热纠缠现象的研
自从Ψ″粒子被发现以来,已有四家实验组测量了它的共振参数,他们分别是DELCO,MARK-I,MARK-II,BES实验组,但各组给出的参数存在很大的差异.为了改善这种情况,提高实验的精度,
众所周知,当今环境污染和能源紧缺问题已成为全球关注的热点,世界各国均在寻求探索能源和环境的和谐的可持续发展。太阳能作为一种清洁、无污染的无限量的优质能源受到了高度的
本文在酸性条件下,以导电玻璃(ITO)为基底合成了SBA-16分子筛膜并进行Fe的电沉积.一方面制备多孔FeO纳米线阵列和形貌各异的纳米块体;另一方面,以沉积Fe后的SBA-16分子筛膜为
该论文利用透射电子显微学的分析技术研究了Si(111)和GaAs(001)衬底上生长的六方GaN的微结构及30KeVB注入Si后形成的位错.主要包括以下内容:1.研究了Si(111)衬底上生长的六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