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类型学理论的老年公寓设计探索——以冀南地区为例

来源 :河北工程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1986431230xinglixu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国人口老龄化的形势日益严峻,老龄工作的重要性也就日益凸显。其中,与生活密切相关的老年居住问题更是重中之重。目前,随着社会的发展以及传统养老观念的转变,越来越多的老年人走向社会养老,养老院、老年公寓以及托老所等养老机构应运而生。其中老年公寓,既能满足老年人居家养老的需求,又能使老年人享受到社会提供的各种服务,因此非常受老年人的欢迎。随着对老年公寓需求量的加大,中国各地掀起了一股老年公寓建设的热潮。  然而,新建的老年公寓多照搬国外的建筑模式及造型,千篇一律,对地域文化考虑不足。这势必将打断城市发展的连续性,使城市的特色逐渐缺失。中国历史悠久,地域辽阔,建筑文化特色更是丰富多彩。我们应该传承和延续传统建筑的优良品质,并在此基础上创新出与现代生活方式相适应的建筑形式。因此,如何在老年公寓设计中延续传统建筑文化,是本论文研究的重要问题。  本文从类型学的角度,对老年公寓设计进行了探讨。首先,文章对老年人的生理特征、心理特征及其行为习惯做了详细的分析和调研,并归纳总结出老年公寓应遵循的设计原则。其次,通过对文献及资料的研究,文章对类型学的理论作了深入的探索,归纳出建筑类型学理论应用到建筑形态上的设计方法。再次,文章通过邯郸隐豹村老年公寓以及邢台老年公寓两个工程实例,对所研究的理论进行了实践应用的探索。根据类型学的设计方法,文章先是对冀南地区传统村落的民居进行了调研,抽象提取出这些村落民居的共性特征(即建筑类型)。在此基础上,文章将归纳出的建筑类型进行类型转换,运用到这两个工程中,并总结出相应的设计方法。最后,文章总结出在老年公寓设计中体现类型学的意义,并展望其未来的应用前景。
其他文献
在城市化进程中,城市建设如何在功能配置、空间结构等方面与城市宏观发展保持一致性,避免出现二元倾向;旧城改造如何在追求利益最大化的开发中,发掘城市文化精髓的渊源等,在不同
地震的巨大破坏力给受灾城市带来了不可磨灭的破坏,在震后急速的城市重建过程中,人们的关注点常常集中在救助伤亡人员、重建城市楼宇、恢复城市产业和经济以及安抚社会情绪等
乡村旅游热潮的兴起,对于传统民居来说既是发展的机会,同时存在更新的挑战。传统民居是乡村的本底资源,在乡村旅游发展过程中,既是旅游的吸引物,传递地域民俗文化特色,又要作为乡村
老年问题涉及千家万户,关系到每一个人,特别是老年人的居住问题直接影响到每一个家庭,影响到社会各个层面。对老人来说,他们都喜欢在一个舒适安全的居住环境里享受晚年生活,可是,在
当前我国建筑行业高速发展,许多新材料新技术的应用使得城乡面貌日新月异。然而在城乡不断更新变化的同时一个严峻的问题出现了,即各个城乡间建筑的地域性界限模糊地越发严重。
上世纪九十年代开始,各大城市的城中村改造就已经陆续展开,城中村改造是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必经之路。近十多年来,学界从理论与实践两个方面对城中村改造展开了积极的探索,并取
现代建筑中,建筑师忽略传统材料,逐步丧失自己的地域特色。建筑材料的不合理选择成为建筑污染环境、耗费能源的主要源由。基于此背景,研究本土建筑形式及环保建材成为当务之
上世纪末至今的十几年间,我国的高等教育经历了一个高速发展的阶段,各大高校纷纷开辟新的校区来应对急速扩招带来的校园空间紧张、教学资源缺乏等问题。通过对这阶段高校新校
建筑信息模型引入国内已经10多年了,BIM作为新一代的计算机辅助建筑设计技术,已经体现出在建筑设计领域中信息化数字化的绝对优势。虽然建筑项目的参与方认识到BIM的巨大优势,但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