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研究目的】1.调查成都市社区老年人抑郁症状的发生率并分析其影响因素。2.探讨中西医结合护理干预方案对老年人抑郁症状及生存质量的干预效果。【研究方法】本课题包括两个阶段的研究。第一阶段:调查研究,分层随机整群抽取成都市社区三个,对社区内符合纳入标准和排除标准的400位老年人进行一般状况的调查,并采用老年抑郁量表(Geriatric Depression Scale,GDS)进行抑郁症状的筛查,统计并分析数据,总结社区老年人抑郁症状的发生率及影响因素。第二阶段:干预研究,以筛查出的具有抑郁症状的老年人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干预组与对照组,干预组采用构建的中西医结合护理干预方案进行干预,对照组采用认知疗法进行干预,干预时间12周。干预前采用生活质量评价量表(Short Form 36 Health Survey questionnaire,SF-36)评估其生活质量状况,干预后再次采用GDS和SF-36测评两组研究对象的抑郁症状和生活质量,客观评价中西医结合护理干预的效果。【研究结果】1.399名老年人中,存在抑郁症状的老年人共有145例,抑郁症状的发生率为36.4%,其中轻度抑郁症状110人(占27.6%),中重度抑郁症状35人(占8.8%)。老年抑郁量表(GDS)得分范围为0~30分,平均(9.61±6.92)分;2.经单因素分析和多因素回归分析表明经常进行体育锻炼、对自身社会及家庭地位满意度高、自我评价乐观是老年人抑郁症状的保护因素;3.干预后干预组老年人抑郁症状的缓解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意义(P<0.05);4.干预前后,干预组老年人的生存质量各维度评分差异均有统计意义(P<0.05);5.干预前后,对照组老年人的生存质量在生理职能、情感职能、躯体疼痛、精力、精神健康五个维度评分差异有统计意义(P<0.05),其余各维度评分差异无统计意义(P>0.05);6.干预后两组老年人生存质量在生理职能、社会功能、精力、精神健康和一般健康状况五个维度的评分差异有统计意义(P<0.05)。而在健康变化、生理机能、情感职能、躯体疼痛四个维度的评分差异无统计意义(P>0.05)。【研究结论】1.成都地区社区老年人抑郁症状的发生率较高,为36.4%,应引起社区医护工作者的重视;2.婚姻状况差、无固定经济来源、收入低、生活不规律、没有兴趣爱好、不主动养生、不锻炼、长期吸烟、患有慢性疾病、悲观的老年人,发生抑郁症状的概率更高;负性事件的发生可增加老年人抑郁症状发生的概率;4.经常进行体育锻炼、对自身社会及家庭地位满意度高、自我评价乐观对预防老年人抑郁症状的发生有积极的作用;5.中西医结合护理方案对社区老年人的抑郁症状和生存质量有较明显的改善效果,且效果优于单纯认知疗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