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针对纤维肌痛模型大鼠脊髓水平的抗炎镇痛机制研究

来源 :福建中医药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psend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观察电针对纤维肌痛模型大鼠腰段脊髓背角神经递质SP、5-HT、肥大细胞、星形胶质细胞以及炎症因子的影响,探讨电针治疗纤维肌痛的效应及其机制。方法选用36只雄性SD大鼠(体重150±20 g)。随机选取12只大鼠作为空白对照组(以下简称空白组)。另外24只大鼠在异氟烷(1%)麻醉下造模,具体方法为在第0天和第5天沿大鼠左侧胫骨前肌注射2-吗啡酚乙醇磺酸。在第0天和第14天,观察大鼠机械缩足反射阈值的行为学变化以确认造模成功,第15天,将造模成功大鼠,随机分为模型对照组(以下简称模型组)、电针治疗组(以下简称电针组),每组各12只。电针组:将FM模型大鼠束缚在固定架,在左侧后肢足三里、阳陵泉用直刺进针,约4 mm,连接韩氏电针仪,电针负极接足三里,正极接阳陵泉,2 Hz疏波连续刺激,强度为1 m A,治疗时间20 min,2天1次,共干预7次。模型组和空白组:仅将其束缚在固定架,干预疗程与电针相同。采用行为学检测各组大鼠的机械缩足反射痛阈值;HE染色法观察各组大鼠胫骨前肌形态学变化;免疫荧光组织化学法检测各组大鼠腰段脊髓背角SP、MC、GFAP、5-HT表达水平;悬液芯片法检测大鼠腰段脊髓TNF-α、IL-1β、IL-6、IL-10的表达情况。结果1.机械缩足反射痛阈值结果:各组大鼠造模前机械缩足反射痛阈值没有差别;造模后,与空白组相比,模型组大鼠机械缩足反射痛域值显著降低(P<0.05);干预后,与模型组相比,电针组机械缩足反射痛阈值显著提高(P<0.05)。2.HE染色结果(1)胫骨前肌横断面空白组:胫骨前肌肌纤维呈多边形,肌纤维排列整齐,肌外膜、肌内膜、肌束膜结构清晰,肌浆丰富,每一肌纤维内表面有多个紧密附着的细胞核,核大小、着色均匀,未见异常改变;模型组:肌纤维紊乱不规则,增厚、水肿,肌纤维内有缝隙,肌细胞破坏,肌纤维间缝隙扩大,细胞核转移到肌纤维中炎症浸润;电针组:肌纤维破坏减低,细胞受损肿大,排列尚整齐,炎症浸润不明显,较模型组减轻。(2)胫骨前肌冠状面空白组:肌纤维呈长方形,肌纤维排列整齐,明暗带明显,核排列整齐,着色均匀;模型组:肌纤维断裂,炎症浸润明显;电针组:肌纤维无断裂,炎症浸润减少。3.免疫荧光组织化学法结果(1)电针对FM模型大鼠脊髓背角SP含量影响神经递质SP主要在脊髓背角II层检测到,与空白组相比,模型组脊髓背角SP显著增加(P<0.05);与模型组相比,电针组脊髓背角SP显著减少(P<0.05)。(2)电针对纤维肌痛模型大鼠脊髓背角MC及5-HT含量影响与空白组相比,模型组脊髓背角MC脱颗粒后形状变小,数量未见明显改变(P>0.05);与模型组相比,电针组脊髓背角MC数量未见明显改变(P>0.05)。与空白组相比,模型组脊髓背角5-HT数量显著降低(P<0.05);与模型组相比,电针组5-HT数量显著增加(P<0.05)。(3)电针对纤维肌痛模型大鼠脊髓背角GFAP含量影响与空白组相比,模型组脊髓背角GFAP胞体变大,突起增多,表达显著增加(P<0.05);与模型组相比,电针组脊髓背角GFAP胞体变小,突起数目减少,表达显著减少(P<0.05)。4.悬液芯片法结果与对照相比,模型组TNF-α、IL-1β、IL-6阳性表达显著增加,IL-10阳性表达显著减少(P<0.05);与模型组相比,电针组TNF-α、IL-1β、IL-6阳性表达显著减少,IL-10阳性表达显著增加(P<0.05)。结论1.电针能提高FM模型大鼠机械缩足反射痛阈值。2.电针能促进FM模型大鼠胫骨前肌损伤修复。3.电针降低脊髓背角浅层神经递质SP的表达,降低活化的MC促炎因子及GFAP的表达,增加神经递质5-HT的表达,这可能是电针FM模型大鼠发挥镇痛作用的可能机制。4.电针降低腰段脊髓促炎因子TNF-α、IL-1β、IL-6的表达,增加抗炎因子IL-10的表达,这可能是电针FM模型大鼠发挥抗炎作用的可能机制。
其他文献
<正>陕甘边照金革命根据地位于陕西省铜川市耀(yào)州区北54千米处,是20世纪30年代初,刘志丹、习仲勋、谢子长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在西北地区创立的第一个山区革命根据地。2018年10月24日,在照金镇的1933广场上迎来了一群"小红军",他们高举旗帜,聆(líng)听革命前辈的英雄事迹,齐唱少年先锋队队歌,嘹(liáo)亮的歌声回荡在庄严肃穆(mù)的1933广场上空。原
期刊
目的本研究拟通过动物实验研究,从肝脏形态学变化、肝功能、肝脏纤维化程度和TGF-β1/Smads信号通路等方面探讨三仁汤对二甲基亚硝胺(DMN)诱导的肝纤维化(HF)大鼠的防治作用。方法6周龄Wistar雄性大鼠48只,随机数字法将大鼠分为空白组、模型组、三仁汤低、中、高剂量组(4.1 g·kg-1、8.2 g·kg-1、16.4 g·kg-1)和秋水仙碱组(1.0×10-4g·kg-1),每组8
学位
目的观察续苓健骨方对去卵巢大鼠模型骨密度、骨微结构、股骨远端血管生成和HIF-1/VEGF信号通路相关蛋白表达的影响,探讨续苓健骨方防治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的分子机制。方法1.动物模型的建立24只3月龄SPF级SD雌性大鼠随机分组。对假手术组大鼠切除卵巢附近适当大小的脂肪组织,对除假手术组外的大鼠进行双侧卵巢切除建立模型;将去卵巢后的大鼠随机分成模型组、续苓健骨方组(以下简称续苓组)、雌激素组,每组6
学位
报纸
目的:以组蛋白去乙酰化酶1(HDAC1)调控胰岛素信号转导为切入点,从胰岛素抵抗Akt/mTOR信号通路探讨补肾活血方治疗PCOS-IR的作用机制及分子生物学基础。方法:6周龄SD大鼠适应性喂养1周后,筛选出具有正常动情周期且体重符合范围的雌性SD大鼠36只,随机分为空白组6只,造模组30只,正常组以普通维持饲料加羧甲基纤维素钠(CMC-Na)溶液喂养4周,模型组以高脂饲料加来曲唑羧甲基纤维素钠溶
学位
目的:通过收集新加坡膝骨关节炎(KOA)华人患者的中医症候特征,总结其中医证素特点,为新加坡中医临床诊疗该病提供证据与思路。方法:通过检索中国知网(CNKI)、万方(Wan Fang Data)、Medline Plus及Pub Med等多个中外文数据库,总结膝骨关节炎的现代医学、中医学认识以及新加坡该病的研究现状。通过文献梳理制订《新加坡膝骨关节炎临床特征调查表》。随机收集2019年11月至20
学位
<正>近日,太原市杏花岭区北大街小学红色研学小记者社团来到太原市图书馆马克思书房,开展以“读红色经典,树理想信念”为主题的研学活动。太原市图书馆马克思书房是全国首创、独具特色、功能多样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的学习交流研讨基地,是集学习研讨、展览展示、数字阅读和趣味活动等功能于一体的全新空间。
期刊
目的观察电针对SAMP8小鼠突触功能及海马C3-C3a R-STAT3信号的影响,从补体角度探讨电针改善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AD)突触功能障碍的机制,丰富电针治疗AD的实验和理论基础。方法将24只6月龄雄性SAMP8(senescence accelerated mouse,快速老化模型小鼠)小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模型组和电针组,每组各12只,以12只同月龄雄性S
学位
目的本研究采用了复合因素造模法配合慢性应激建立肝郁脾虚型慢性萎缩性胃炎(CAG)大鼠模型,从Hedgehog信号通路探讨肝郁脾虚型CAG的生物学基础,初步明确柴芍六君汤治疗肝郁脾虚型CAG的作用机制。方法5-6周龄SPF级Wistar雄性大鼠(110±10g)52只,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正常组10只、造模组42只。正常组不给予任何处理,造模组每日予以0.1%氨水和20mmol/L去氧胆酸钠交
学位
目的本研究通过揿针刺激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模型大鼠两侧肺俞穴,观察大鼠肺通气功能指标,气管、肺组织病理学改变,炎症指标、氧化应激指标的变化,探讨揿针对COPD大鼠的影响,为临床应用揿针治疗COPD提供一定的实验依据。方法1.分组与造模:利用随机数字表将28只SD大鼠随机分为两组,A组12只,B组16只。B组采用脂多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