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向阶梯式陡坡的油橄榄索道输运系统设计与研究

来源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ericshen8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油橄榄是世界四大油料作物之一,具有较高经济效益,其种植面积和产量逐年增加。然而目前油橄榄种植基地多位于丘陵山地,环境为阶梯式陡坡。由于地形限制,运输环节以人工为主,劳动强度大,成本高,且运输效率低。因此,针对上述问题,本文在油橄榄果实物理力学参数研究和实地调研的基础上,设计和试制了油橄榄索道输运系统;并基于虚拟仿真技术对果实输送过程受力进行分析优化,该装置可实现油橄榄果实机械化运输。主要研究及结论如下:(1)油橄榄索道输运系统总体方案。为提高油橄榄果实运输效率,提出了一种结合索道空中运输和运输车地面运输的油橄榄果实运输方法。依托甘肃陇南田园油橄榄科技有限公司种植基地,对油橄榄种植环境和种植模式进行了现场调研,进一步确定实现机械化运输油橄榄果实是亟需解决的问题。以该种植基地为试验样本,测量了其环境参数,并结合油橄榄果实人工运输作业流程,确定了油橄榄索道输运系统的主要功能和性能指标,分别确定了单线循环索道、果筐自动转载装置、电缆绳快速升降装置的方案,最终确定了油橄榄索道输运系统的整体方案。(2)油橄榄果实物理力学参数研究。为建立油橄榄果实模型,测量了油橄榄果实物理力学参数。以甘肃陇南田园油橄榄科技有限公司种植基地的“莱星”油橄榄果实为研究对象,分别采用直接测量法、排水法、斜面法、碰撞试验等方法测量了油橄榄果实的三轴长度、体积、质量、密度、静摩擦系数、碰撞恢复系数和果皮弹性模量等物理力学参数。试验结果表明,在常温状态下,测得该品种的油橄榄果实长轴长度为15.44~23.44 mm,长径长度为11.26~16.03 mm,短径长度为11.00~15.36 mm,球度大小为0.66~0.89,果形指数大小为1.17~1.83,单果质量为1.46~2.31 g,单果体积为1.20~2.16 cm~3,密度为1.01~1.24 g/cm~3;油橄榄果实与塑料、橡胶、钢板、油橄榄果实的静摩擦因数分别为0.35、0.46、0.36、0.51;油橄榄果实与塑料、钢板、木板、油橄榄果实的碰撞恢复系数分别为0.33、0.40、0.43、0.30;果皮弹性模量为2.74×10-1 MPa,为后续优化油橄榄索道提供了理论依据。(3)油橄榄索道输运系统关键部件及控制系统设计。针对油橄榄索道输运系统整体方案,对单线循环索道的承载索、牵引索、支架和果筐自动转载装置的抬升转接机构和定量输送机构进行理论计算和参数设计,确定了承载索和牵引索的直径分别为16mm和13 mm,抗拉强度均为1670 MPa,支架选用尺寸为80×80×5 mm的方钢,地锚的使用载荷为30 k N;电动推杆的行程为550 mm,输送带驱动电机的型号为Y100-L-6,额定功率为1.5 k W;油橄榄索道输运系统各关键部件间通过收发无线信号实现协同作业,对无线遥控模块、单片机、供电电源等硬件进行了选型,基于C语言分别对不同功能的单片机进行编程,并设计了控制流程图和电路图。(4)基于虚拟仿真的果实输送过程受力分析优化。为验证单线循环索道支架的作业安全性和可靠性,基于ANSYS对支架进行静力学和模态响应分析,获取了整体变形云图和整体受力云图,并分析了该支架第1到6阶共振频率的最大变形量,结果表明支架结构能够满足作业需求;为优化果筐抬升转接过程,根据油橄榄果实物理参数建立了油橄榄果实仿真模型和抬升转接过程中的主要作业零部件模型,基于果筐自动转载试验平台验证了耦合仿真模型的可行性,并基于RECURDYN-EDEM进行了单因素和多因素耦合仿真试验,确定了抬升转接过程最佳作业参数为输送带速度1.24 m/s,抬升支架抬升角度29.27°,抬升速度26.56°/s。(5)油橄榄索道输运系统样机试制与性能试验。为验证油橄榄索道输运系统的作业性能,根据上述油橄榄索道输运系统整体方案、关键零部件结构设计及理论计算结果,试制和调试了油橄榄索道输运系统样机,并对其性能进行了验证。验证试验结果表明,在最优参数组合条件下,单个果筐输运时间为39~61 s,平均用时为52 s,样机作业效率为1.04 t/h;遥控距离≥260 m;单线循环索道运输速度为1.00 m/s,能实现大坡度运输,基本满足油橄榄果实运输装备的性能指标。
其他文献
我国是世界最大的精米生产和消费国,然而精米在贮藏过程中易受到害虫侵染,进而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甚至引发食品安全问题。现广泛应用的化学熏蒸法存在环境污染与害虫抗药性增强问题,并且农产品上的化学残留会影响人类身体健康,因此对农产品非化学杀虫的需求日益增加。近年来,射频(Radio frequency,RF)加热技术由于具有整体快速加热、选择性加热、无化学残留、含水率自平衡等优点被广泛应用于农产品采后杀虫
学位
目的 基于网络药理学方法和分子对接技术,探讨附子归芍颗粒防治慢性疲劳综合征(CFS)的作用机制。方法 利用中药系统药理学数据库与分析平台(TCMSP)数据库筛选附子归芍颗粒的有效成分及作用靶点;利用人类基因数据库、在线《人类孟德尔遗传》数据库筛选慢性疲劳综合征的相关基因,运用cytoscape构建附子归芍颗粒活性成分-靶点图,通过STRING数据库对关键靶点构建网络互作(PPI)网络,DAVID数
期刊
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Porcine reproductive and respiratory syndrome,PRRS)是由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Porcine Reproductive and Respiratory Syndrome Virus,PRRSV)引起的病毒性、接触性传染病。该病自发生以来,在世界范围内广泛流行,并对养猪业造成了巨大的危害和损失。miRNA是一类长约23nt的内源
学位
长非编码RNA(long noncoding RNA,LncRNA)是一种核苷酸长度大于200bp并且不编码蛋白质的RNA。基于本实验室RNA-seq的结果,对lncRNA-2222497和醛酮还原酶家族1成员C1(aldo-keto reductase family 1 member C1,AKR1C1)进行了研究。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利用实时定量PCR技术,对lncRNA-2222497和A
学位
营养液水培模式在现代设施农业中发展迅速,生菜则是该模式下种植最广泛的作物之一。实际生产中,由于营养液的自动化管理技术不够完善,水培生菜在生长中可能由于缺乏某种养分表现出病症。因此,及时准确判断水培生菜生长的健康状况,对于其病害防治及营养液后续的科学管理具有重要意义。生菜叶片表征信息可以反映其健康状况,为了实现准确、无损、快速地在生长前期诊断水培生菜的缺素种类,本文以整株水培生菜的冠层叶片图像为研究
学位
补体免疫是免疫系统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不仅是天然免疫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还能激活获得性免疫。补体能快速识别并清除病原微生物,而病原微生物也会进化出不同的机制逃避补体系统的监视,即补体逃逸。猪链球菌是重要的人畜共患病原菌。猪链球菌病的主要临床症状为败血症、肺炎、心内膜炎、关节炎和脑膜炎等,可引起人和猪的死亡。特别是猪链球菌2型强毒株感染,可以逃避补体系统在内的先天性免疫系统的监视,在血液循环系统和
学位
细菌形态具有多样性,体现在细胞的几何形状、大小以及菌毛等附加物的不同布局。细菌形态的可塑性是细菌逃逸和对抗宿主防御反应而采取的生存策略之一。大肠杆菌的细胞体积增大有助于其对抗环境的压力,抵抗宿主细胞的吞噬作用,产生对抗生素的抗性以及细菌感染宿主时在体内的持留。丝状的嗜肺军团菌能够侵入肺上皮细胞并在其中增殖,表明这种形态类型具有侵入的潜力。肺炎链球菌的形态异质性可增强该菌与上皮表面的黏附力,从而促进
学位
我国核桃年产量居于世界首位,但新鲜核桃水分含量高,储藏期短、易腐烂并且易受害虫侵染,导致其品质和经济价值降低。干燥和杀虫处理可降低核桃的水分含量,提高其在储藏期间的安全性和稳定性。目前常见的热风干燥和熏蒸杀虫存在处理时间长、产品品质差、环境污染、有化学残留等缺点。射频技术具有加热、干燥速率大的特点,在采后农产品的干燥杀虫联合处理方面具有潜在的应用前景。综上,本文以核桃为研究对象,首先使用开放式同轴
学位
β-内酰胺类抗生素是应用广泛的一类抗生素,在预防和治疗动物疾病中发挥重要的作用。但该类抗生素的不合理使用或滥用,会造成动物源性食品中抗生素的残留,危害了食品安全和人类健康。因此快速、简便、灵敏的抗生素残留筛选方法是保障食品安全的重要手段,目前常用的抗生素残留筛选方法包括微生物法、理化分析法、免疫分析法以及受体分析法。受体分析法具有操作简便、检测限低、成本低等优点,且青霉素结合蛋白能够识别β-内酰胺
学位
阿维菌素类是目前应用最为广泛的抗寄生虫药物,此类药物在发挥积极作用的同时,部分药物会残留在畜禽及其产品中,严重危害了人的健康和生态安全。目前用于阿维菌素类药物残留检测的免疫学方法主要是ELISA方法,具有操作简单、灵敏度高、可靠及适用于大批量现场筛选等优点,广泛用于农兽药残留监测。本研究通过分子模拟软件SYBL-X 2.0和ChemBioDraw Ultra 12软件设计半抗原,然后经过半抗原的合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