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社区体育作为社会发展一定阶段的必然产物,社区体育的发展是促进物质和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途径,它是我国体育事业不可忽视的重要组成部分,社区体育的发展直接关系到社区居民的身心健康,应该引起我们的足够重视。本文运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访谈法、实地考察法、观察法、比较法、数理统计法等研究方法,从研究社区体育的概念和构成基本要素进行分析,对青岛市7个城区的两种主要社区体育形式—社区体育俱乐部和体育文化活动中心进行了抽样调查研究,对社区组织形式状况、社区体育参与者的现状、社区体育活动形式类型情况、场地设施配套情况、经费、社区体育指导员水平状况进行了初步调查研究和分析,以求客观地反映青岛市城市社区体育的现状,并在此研究的基础上对青岛市城市社区体育的发展提出了可行性的建议,从而为青岛市城市社区体育管理部门提供建设性的决策及理论依据,试图对我国城市社区体育今后的发展提供有价值的参考。研究结果表明:(一)青岛市城市社区体育是以街道办事处为行政主导以及社区体育组织和社区居民共同参与下的管理体制,街道办事处社区体育俱乐部或体育文化中心是社区体育管理部门的工作机构,社区街道很少设有专人管理社区体育,而且管理机构的职责分工不明确。(二)青岛市城市社区的组织形式还没有形成多方位、多层次的社区体育组织网络。组织形式以群众自发形成和自主管理为主,以松散性晨晚锻炼作为主要活动形式,把体育民间社团作为一种主要的体育组织,组织的管理形式和结构不够完善,没有组成市、区、社区等多级社团组织网络。(三)青岛市社区体育组织及管理者的年龄以中年人为主,管理者性别以男性比例较高于女性,管理者的学历文化水平较低。晨晚练点管理者的女性比例较高于男性。体育团体的组织者的学历层次有较大的提高。社区体育指导员年龄性别比例结构基本合理,大部分社区体育指导员都以无偿义务服务为主要特点。(四)青岛市城市社区体育活动的参与者以及晨晚练点的参与者的人群主要以中老年人为主,体育社团的参与者以中年男性为多数。(五)青岛市城市社区体育的活动内容,主要由日常性和计划性体育活动为主。日常性体育活动主要以非竞技性体育活动项目为主,计划性体育活动以体育比赛和文体交流活动为主。活动的时间和规模以中等为主(六)青岛市城市社区各种体育资源丰富,不过都集中在周边学校、企事业单位内部,不过绝大多数社区拥有自己管辖的设施场地,活动经费来源渠道较窄,经费数量不足。(七)青岛市城市社区居民参加社区体育活动的目的动机以增强身心健康和增加社会交往为主。(八)通过研究R型因子分析,研究确定了影响青岛市城市社区体育发展因素的七大主因子。按其重要程度依次分为经济条件因子、社会环境因子、政策法规因子、自然环境因子、文化氛围因子、健身动机因子和生活方式因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