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多角度偏振数据的云参数反演研究

来源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uliyo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云是由水汽凝结而成的悬浮于大气中的细小水滴或冰晶组成的可见聚合体。云的辐射强迫对地气系统的辐射收支起着重要影响,准确获取云的光学和微物理特性及其时空分布对于研究全球气候变化有重要意义。卫星遥感因其覆盖范围广和连续观测的特点,是全球云观测的有效手段。中国科学院安徽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研制的首台星载多角度偏振探测仪(Directional Polarimetric Camera,DPC)于 201 8 年 5 月搭载高分计划专项卫星 GF-5发射升空,是国内首台具备业务化多光谱多角度偏振探测能力的星载遥感器。利用DPC多角度偏振数据进行云参数反演研究,对于了解云的光学和微物理特性对辐射平衡的影响以及发展DPC业务化云特性产品有着重要意义。基于此,对如何准确获取表征云特性的三个重要参数——云掩模、云相态和云光学厚度进行了以下研究:1.云掩模算法研究云掩模算法用于获取云像元和晴空像元的相对分布,即云掩模。云掩模是计算区域云覆盖率以及对云展开进一步研究的基础。利用DPC 670nm、865nm反射率和490nm偏振反射率发展了云掩模算法并完成算法验证。将算法应用于DPC数据,获取了 DPC观测区域的云掩模,并将其与Meteosat卫星产品进行对比,验证了所获取云掩模的可靠性。2.云相态算法研究云相态是云的重要特性之一,会影响云的光学和微物理特性,进而影响局地辐射强迫和辐射平衡。利用水云和冰云865nm偏振特性的差异发展了云相态算法并完成算法验证。将算法应用于DPC数据,获取了 DPC观测区域的云相态,并将其与MODIS产品进行对比,验证了所获取云相态的可靠性。3.云光学厚度算法研究云光学厚度反映了云的消光能力,取决于云自身的多种特性,是辐射强迫的重要指标。分析了云光学厚度反演的不确定度。在云掩模和云相态的基础上,设计了基于查找表的云光学厚度算法并完成算法验证。将算法应用于DPC数据,反演了 DPC观测区域云在670nm和865nm的光学厚度,并将其与MODIS产品进行对比,验证了所获取光学厚度的可靠性。本文的研究可为发展DPC业务化云特性产品提供算法支持。
其他文献
在我国的经济中,建筑施工行业占据着中心产业的地位,其从事的基础设施项目可以带动各行各业的发展。而我国的基础设施建设需求很大,随着基建投资的增大,我国施工企业的发展也
目前星载微光遥感器已应用于环境监测、灾害预报和城市发展评估等领域,但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随着使用寿命的增加,其数据精度会下降。需要对其进行重新定标校准。由于定标光
人类基因组计划的实施,对生命科学的研究进入后基因组时代,蛋白质组学作为生命科学研究进入后基因组时代的里程碑,是生命科学研究的核心内容之一。蛋白质作为蛋白质组学主要
随着神经网络体系结构和损失函数的深入研究,卷积神经网络模型在图像处理领域(低、高层图像处理任务)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应用。但是在高层任务中,一味地以加深加宽神经网络的
众所周知,为了控制温度应力产生的裂缝,目前国内外采用的普遍方法是设置诱导缝。因此正确掌握诱导缝所在断面等效强度的有关知识,合理设计诱导片的形状、尺寸、位置显的十分
肺癌的筛查一般需要PET-CT医学影像技术作为辅助手段。确定了肺癌类型,才能采用对应的医学手段进行治疗。如果只依靠医生的肉眼以及经验对肺癌的类型进行判断,不但效率低下,
非饱和黄土大量存在于中国西北地区,基于黄土特殊的物理力学特性和在工程实际应用中的不可避免性,对非饱和黄土的研究是非常有必要的。本文取兰州非饱和黄土为研究对象,在夏
目标跟踪技术已经在军事安全、轨迹动态分析、场景识别等领域取得了一定的成就。其核心思想是利用模型学习连续视频的第一帧的信息,然后在接下来的复杂连续帧中识别并定位目
异形柱(specially shaped column)是异形截面柱的简称。这里所谓“异形截面”,是指柱截面的几何形状与常用普通的矩形截面相异而言。异形柱是指截面几何形状为L形、T形和十字
近年来,多智能体系统(Multi-Agent Systems,MASs)的一致性作为协同控制的基本问题成为了控制科学范畴内的一个重要研究对象。同时,系统的开放共享性给多智能体系统的安全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