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长策略在中国市场的适用性及其优化问题研究

来源 :西南财经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ove28380500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利用各种投资策略获得稳定的超额收益一直是各类证券市场投资主体——包括个人投资者、机构投资者的核心目标。因此寻找合理、有效的投资策略便是这个问题的核心所在。证券市场成立早期,投资策略多以定性、主观的分析为主,直到1952年,马科维茨在他的学术论文《资产选择:有效的多样化》中,首次应用资产组合报酬的均值和方差这两个数学概念,第一次将边际分析原理运用于资产组合的分析研究,将证券投资分析推入到一个新的时代。通过近几十年的发展,学术界相应提出了有效市场假说,并由此发展了诸如资本资产定价模型、三因子模型等一系列寻找证券定价内在机制的模型,由此也衍生了通过定价模型寻找被市场错误定价的股票从而获得稳定超额利润的投资策略。证券投资分析也由定性分析逐渐向定量分析的精确化分析大步发展。同时这一系列投资策略中,成长策略是其中最有代表性的策略之一。
  成长策略的目标是期望寻找高成长性,爆发式增长的公司。期望通过投资这类高成长的公司以共享公司成长所带来的丰厚收益。与传统价值投资策略期望通过寻找各类相对价值被低估的股票获得超额收益不同,成长投资策略并不拘泥于股票的价格是否存在被低估的现象,而是更加在意公司的发展性与成长性。高净利润增长率、高资本积累率、高营业收入增长率以及高净资产收益率增长率都是衡量一个公司成长能力的很好地指标,通过这些成长指标的综合比较筛选出发展能力优质的股票,进而分享公司发展带来的收益。
  普遍认为,当下中国的证券市场尚不成熟,市场的有效性有待继续发展。与此同时,近年来数量化投资策略在中国市场逐渐发展壮大,将成长策略运用在中国市场进行实证研究,检验该策略在中国市场的有效性得并出相关结论。从而为当前国内证券市场的投资的量化投资策略提供一定的参考。
  本文主要通过实证验证成长指标的有效性,选择使用指标构建成长组合。进而对成长策略在中国市场上的适用性进行检验。而后通过检验统计量化分析的方法对成长策略提出两种改进方案,检验改进方案在中国市场的效果。期望能为国内的投资做出一定的参考和借鉴的意义。
  文章主要分为六个部分:
  第一部分:绪论——介绍成长投资策略产生的历史背景,提出本论文的研究主题及其意义,并进一步阐述论文的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
  第二部分:文献综述——首先通过综述成长性相关的研究成果。接着综述证券市场投资策略的发展历程,从早期的马科维茨的“均值-方差”理论,到资本资产定价模型,进而三因子模型。进一步介绍已有的两种经典投资策略:价值投资以及成长策略的理论基础,比较分析成长策略和价值策略的区别,介绍国内外当前的一些研究成果。
  第三部分:成长指标有效性检验——首先介绍时间窗口选择的原因:2004年5月到2014年4月这十年数据更能够代表中国证券市场最新的发展趋势。且这十年间中国股市经历了股权分置改革、06年开始的大牛市、07年年底开始的超级熊市以及之后长期低位震荡的震荡市,是一个完整的证券投资周期。
  而后通过历史回溯法,将股票依据各个指标排序,并根据排序分别构建优质组合和劣质组合。将各个投资组合的收益率进行统计检验分析,得出各个指标筛选出优质股票的能力以及各个指标甄别劣质股票的能力。本文认为指标选股的能力可以细化为筛选优质股票的能力和甄别劣质股票的能力。利用统计检验历史数据的方法,依据优质组合期望收益率战胜市场组合期望收益率的置信水平作为衡量筛选优质股票的能力;依据市场组合期望收益率战胜劣质组合期望收益率的置信水平作为衡量该项指标甄别劣质股票的能力。通过对单季环比增长率数据指标的检验和同比增长率数据指标的检验,发现单季环比增长率指标效果好于同比增长率指标效果。说明在中国市场上,投资者对信息反应的时效性更为敏感,且敏感程度远超过对信息季节性差异的反应。
  第四部分:成长策略的实证检验——建立一套成长指标筛选标准:该指标优质组合能够有效战胜市场组合;劣质组合不能战胜优质组合;且同一指标的同比增长率指标和单季环比增长率都有效时选择择优能力更强的指标。在此标准下,通过第三部分的结果选择了单季环比净资产收益率增长率、单季环比净利润增长率、单季环比营业利润增长率以及单季环比营业收入增长率。选择2004年5月至2014年4月作为实证检验的时间周期。通过对全市场A股以及创业板所有股票的各个有效指标排序,并进行以10%数量的股票为梯度的打分,进而将所有指标分数加总得出成长总分。选出成长总分最高的10%的股票构建成长组合进行历史数据检验。分析发现成长组合无论是从收益率、年化波动率都能够战胜同期市场组合。并且分析了成长组合在熊市、牛市以及震荡市的表现。最后得出成长策略在中国有效的结论。
  第五部分:成长投资策略的优化——首先提出传统成长策略存在的弊病,只考虑指标是否有效而不考虑指标如何有效,怎样有效。这样“非黑即白”的指标打分权重粗放决定方式,造成在传统成长策略的组合构建中出现极多的成长总分并列现象。进而影响了成长组合的股票数量。通过分析发现10年间单期平均进入成长组合的股票数量达到了11%,这无疑影响了成长组合的收益率。因而提出通过对打分算法的改进来改进成长策略。本文认为,一个指标的好坏由两项性质确定,其一在于其筛选出优质股票的能力如何,其二在于指标甄别劣质股票的能力。前者的度量方法可以历史数据对该指标的优势组合与市场组合的收益率序列做双样本异方差单尾T检验,得出优势组合期望收益率战胜劣势组合期望收益率的置信水平;后者的度量方法是将双样本异方差单尾T检验的样本换为市场组合收益率序列和劣质组合收益率序列,得到优势组合期望收益率战胜市场组合期望收益率的置信水平。
  这一部分设计了两种优化方案。优化方案A只考虑指标筛选优质股票的能力决定其满分权重。其满分由原满分十分乘以优质组合期望收益率战胜市场收益率置信水平决定。优化方案B则综合考虑指标筛选优质组合和甄别劣质组合的能力。满分由原满分十分乘以前文所述每个指标两种置信水平的平均值。然后按照10%的梯度从高到低梯度打分,得出两种优化方案的成长总分,筛选出得分最高的前10%构建优化成长组合。检验发现优化成长组合无论从收益率、年化波动率还是信息比率都优于传统的成长组合,并且从上述三个方面来看,优化方案A的改进效果更好。这说明两种方案确实有效的改进了传统成长组合,A方案改进更为直接激进而B方案改进更加温和保守,因此造成了A改进方案表现更加优秀的结果。
  第六部分:结论——首先对本文的研究作归纳和总结,对论文的主要观点进行梳理。阐述了成长投资策略对中国股市进行实证分析得出的主要结论。本文认为:通过对中国市场近十年的历史数据回溯检验,可以看出,成长策略在中国市场是有效的。并通过对指标筛选优质股票和甄别劣质股票能力的细分,有效的改进了传统的成长策略。
  同时提出了文章的不足。仅仅检验了中国市场上成长策略的适用性,并没有将其与美国等成熟资本市场进行对比。此外,指标验证的时间窗口、成长策略检验的时间窗口以及改进策略研究的时间窗口是相同的。因此展望未来研究方向,提出可以研究前一个时间窗口的指标有效性,进而通过前一时间窗口的结论来研究后一时间窗口的成长策略,成长改进策略的有效性。并可以建立相关指标调整满分的动态数据。也可以将优化思路扩展优化到相对价值指标的价值投资策略,优化质量指标的投资策略以及优化的多因子选股策略,从而为资本市场的投资活动提供参考。
其他文献
期刊
会议
期刊
报纸
会议
在电视智能化浪潮下,电视将重新回归家庭娱乐消费的中心。全球家庭娱乐市场蕴含着巨大金矿,广义的家庭娱乐市场(包括家庭互动游戏、影视娱乐等)的年销售规模超过9600亿美元。基于此,笔者认为电视家庭娱乐的投资机会应得到持续关注,而电视游戏是当前国内家庭娱乐最具市场潜力的方向之一。电视游戏具有差异性,但在国内游戏市场占有的市场份额非常小,随着政策的逐渐宽松,国内电视游戏从14年起步入快速发展阶段。基于此,
早在20世纪90年代末,非利息收入已经成为西方发达国家商业银行收入的重要来源,而我国非利息业务的发展起步晚,在近几年,随着我国利率市场化进程的加快、“金融脱媒”现象的深化、分业经营管制的放松、资本约束的加强、银行业竞争的激烈等,我国商业银行传统的以利息收入为主的盈利模式受到了挑战,利差收入面临着收窄的压力,各商业银行为了应对金融背景的变化,建立竞争优势,纷纷大力拓展非利息业务,增加利润增长渠道,改
学位
随着工业化进程的加快,能源问题成为各国关注的焦点,能源安全关系到一个国家未来的发展。经历过两次革命,人类逐渐形成了以煤炭、石油为主的能源消费结构。现阶段处于后工业化的浪潮中,以化石能源为主,多种新型能源互补的能源结构正在形成,成为各国能源结构调整的重要战略。  常规能源短缺问题日益凸显,而雾霾等环境污染问题的出现又使人们的环保意识得到了加强,使用清洁、无污染的新型能源的呼声越来越高。只有大力发展新
学位
基因测序技术起源于上世纪七十年代的桑格,时至今日,基因测序技术已经历两次飞跃,其中高通量测序技术(第二代)应用最广泛、测序成本最低,它使得基因测序成功进入临床应用。  国家食药总局和卫计委在2014年全面叫停了基因测序相关服务,将相关产品列为医疗器械,相关服务也要卫计委批准方可进行。不到半年时间,监管部门便制定相关政策对行业开始放行,批准了相关产品和服务试点单位,政策的规范为行业发展创造了新的机会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