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父母严厉管教(Harsh Discipline,HD)是父母对儿童不良行为做出反应而实施的管教活动,其目的是为了纠正儿童不良行为(Straus&Fauchier,2007),使其朝着社会许可的方向发展。Straus等人(2011)认为父母严厉管教的主要形式有父母体罚和心理攻击。父母体罚(Corporal Punishment,CP)是指父母使用身体力量故意引起儿童疼痛但不会造成伤害,从而达到纠正或控制儿童目的的行为。父母心理攻击(Psychological Aggression, PA)是指父母通过言语的或象征性的攻击行为对儿童实施的心理上或情感上的拒绝(Straus&Field,2003)。现实生活中,父母体罚和心理攻击的严厉管教形式在家庭教育中非常普遍。在美国,94%的婴儿,35%的幼儿,50%以上十二岁儿童经历过某种形式的父母体罚(Straus&Stewart,1999),88.6%的儿童遭受过父母心理攻击(Straus&Field,2003);在日本,86%的大学生报告儿时曾遭受过父母的轻度体罚(Chang,2006);在我国,64.4%的小学生在最近半年内遭受过父母体罚(邢晓沛,2010);78.9%的小学生遭受过父亲心理攻击,84.2%的小学生遭受过母亲心理攻击(刘莉,2011)。由此可见,父母严厉管教发生特点的研究结论并不完全一致,这可能是因为父母严厉管教的发生会受到宏观的社会文化背景和即时的亲子互动背景的影响(Gershoff,2002)。在我国,一方面,人们普遍认同“打是亲,骂是爱”的教育观念,另一方面,高考是莘莘学子走向工作岗位的重要考验,父母和孩子都在巨大精神压力中走过高中阶段。据此本研究假设,高中生父母体罚和心理攻击有着较高的发生率。父母支持有助于儿童的心理健康,也会弱化父母体罚和心理攻击对儿童问题行为的影响,而且父亲和母亲提供支持的方式不同,对严厉管教与儿童问题行为关系的影响也会不同,本研究分别考察了父亲支持和母亲支持对父母严厉管教与高中生问题行为关系的影响。本研究从济南市一所普通高中共抽取428人作为被试,以班级为单位进行团体施测,采用Straus等(1997)编制的亲子冲突解决策略量表(Parent-Child Conflict Tactics Scales,简称CTSPC)、父母支持量表(Positive Affect Index,简称PAI,Bengston&Schrader,1982)、Achenbach编制的测查儿童问题行为的学生自我评价量表(Youth Self-Report简称YSR)为研究工具,选用问卷调查法进行测查,收集了父母体罚、父母心理攻击、父母支持、高中生内化和外化问题行为等相关数据。主要结论如下:1有29.4%的父亲,37%的母亲对高中生实施体罚,有65%的父亲,72.8%的母亲对高中生实施心理攻击,母亲对高中生实施严厉管教的普遍性高于父亲。在之前一年中,高中生遭受父亲体罚的平均频次为2.74次,母亲体罚的平均频次为3.90次;父亲心理攻击的平均频次为9.81次,母亲心理攻击的平均频次为11.06次。父亲体罚频繁性和母亲体罚频繁性之间不存在显著差异,父亲心理攻击的频繁性和母亲心理攻击的频繁性之间也不存在显著差异。过去一年中,男生遭受父亲体罚的平均频次为2.98次,女生为2.51次,男生遭受母亲体罚的平均频次为4.27次,女生为3.55次;男生遭受父亲心理攻击的平均频次为10次,女生为9.64次,男生遭受母亲心理攻击的平均频次为12.05次,女生为11.06次。父亲严厉管教和母亲严厉管教的频繁性均不因学生性别不同而有所差异。2高中生父母体罚和心理攻击往往同时发生,在实施体罚的父亲中,有96.5%的会进行心理攻击;在实施体罚的母亲中,有95%的会进行心理攻击。3父母严厉管教与高中生问题行为之间存在显著正相关。4父亲支持对父亲体罚和母亲体罚分别与高中生内化问题行为之间的关系具有调节作用;母亲支持对父亲体罚和母亲体罚分别与高中生内化问题行为之间的关系不具有调节作用;无论是父亲支持还是母亲支持对高中生父亲体罚和母亲体罚分别与高中生外化问题行为之间的关系不具有调节作用。5父亲支持对父亲心理攻击与高中生内化问题行为之间的关系不具有调节作用,对母亲心理攻击与高中生内化问题行为之间的关系具有调节作用;母亲支持对父亲心理攻击和母亲心理攻击分别与高中生内化问题行为之间的关系具有调节作用;无论是父亲支持还是母亲支持对高中生父亲心理攻击和母亲心理攻击分别与高中生外化问题行为之间的关系不具有调节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