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珊·桑塔格的文艺批评理论与《在美国》的解读

来源 :合肥工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u120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以桑塔格的晚期力作《在美国》为研究文本,尝试从她的文艺批评理论切入,重点探讨其在《在美国》的具体体现,即探讨桑塔格如何把她的文艺批评理论思想应用到《在美国》这部小说中去,同时小说通过哪些艺术形式来表现她的文艺批评理论思想。除了“引言”和“结语”外,本论文主要内容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是对桑塔格及其小说《在美国》的国内外文献综述。该部分论文首先指出美国及其他西方学者研究桑塔格的文艺作品较早且方法多样;接着综述了国内学者对桑塔格及其小说《在美国》的研究概况。第二章详细介绍了桑塔格的文艺批评理论思想,对研究论证中将要涉及到的相关理论的诸多概念作了必要的梳理和提炼。在这一部分中,该论文首先分析了桑塔格的著名的文艺批评理论“反对阐释”,桑塔格所真正反对的是那种简单化的阐释,那种没有事实只有阐释的阐释。接着,该论文从两个方面分析了桑塔格的又一理论精华“新感受性”——独特的审美感受及反对资本主义消费美学。第三章从三个方面阐释了桑塔格的文艺批评理论在《在美国》中的具体应用。一是桑塔格采用多角度叙事声音有效地编排故事情节,设置悬念及展示冲突等以反对传统的阐释即:反对没有事实只有阐释的阐释,反对某些“规则”的有意的心理行为。第二,为了能使小说《在美国》进一步的体现桑塔格的文艺批评理论思想,桑塔格在小说中精心设计了多个主题如乌托邦理想的破灭及美国“个人主义”从而使小说成开放性,展示了女主人公玛琳娜的坚持不懈的生命意志如何不断地与社会现实做斗争、调和,以赢得最大限度的意志自由,以防读者肆意的阐释。最后,该论文详细阐释了桑塔格如何采用多种独特的叙述形式如括号,对话,书信,日记,意识流及独白等来建构片段的文本及多视角的叙事形式从而使读者应用她一向倡导的“新感受性”感受我们这个多元文化的,残缺的,复杂的世界。总之,本论文详细探寻了桑塔格的反对阐释及新感受性在小说《在美国》中的应用轨迹。桑塔格把她对文学、艺术及世界的思考用小说的独特的艺术形式完美的展现了出来。毫无疑问,小说《在美国》成功并完美地体现了桑塔格的文艺批评理论思想:反对阐释与新感受性。
其他文献
沙溪金长生是朝鲜中期著名的性理学家和礼学家,对推动朝鲜中后期礼学的发展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16-17世纪社会政治混乱,社会纲纪和伦理意识遭到极大忽视。沙溪为重建当时朝
数十年来,幽默研究逐渐进入了繁荣发展期。然而,针对单口秀中言语幽默的跨文化研究却不多见。本文旨在对比研究汉英单口秀中言语幽默的使用情况,以黄西的汉英节目秀为例,着重对比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中国在全球的政治经济舞台上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世界需要了解中国,中国需要走向世界。中国政治术语是指党和政府在处理内政外交及
弗吉尼亚·伍尔夫的第三部小说《雅各的房间》被公认为其写作生涯的转折点。在这部小说中,伍尔夫首次尝试运用意识流手法进行创作,并形成了她独一无二的写作风格。在这部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