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以可持续发展思想和景观生态学的基本原理为基础,同时结合城市规划理论以及建筑学理论对环洱海坝区乡村景观现状(包括自然景观现状,村镇规模、密度,建筑空间形态,以及村镇在自然环境中的分布特征等方面的内容)及其变迁进行了较为细致的探讨,对探索云南具有相同环境特征区域的合理景观开发与保护模式和城镇密集区域乡村景观规划提供了一个可以参考的思路和决策依据,并通过实地调研工作为后续相关的研究工作提供了基础性的资料。 论文首先就景观生态学的发展及目前国内外乡村景观研究的一些理论和动态进行了一定的归纳与总结。具体结合到环洱海滨湖坝区,论文试图从景观生态学、建筑学和规划理论相结合的研究角度出发,从影响景观形态的几个因素——地理环境、历史文化、区域经济等方面入手对该地区乡村景观形态特征作了较为全面的概述,并对环洱海地区乡村景观的基本形态进行了初步划分。把分析的思路扩大到了更为广阔的时空概念上来。 以格局——过程关系为中心的生态空间理论,以有序人类活动对于景观演化作用为中心的景观生态建设理论,以发挥景观多重价值为中心的景观规划理论是国内逐步总结和发展起来的关于景观生态学核心概念和理论框架的共识,也是本论文具体深入分析环洱海滨湖坝区乡村景观所遵循的原则和追求的最终目标。在通过深入实地的调研资料基础上,沿用景观生态学斑块——廊道——基质的景观空间格局构型,论文对宏观的村镇系统景观和相对微观的聚落景观进行了分析,从中发现了很多地域性特征较强的景观格局特点以及格局的发展变化所导致的景观改变现状,并试图运用整体的可持续发展观点对其中的利弊进行阐述。摘要翔z‘‘1.J、 在地域空间格局特色分析的基础上对乡村文化景观的探讨无疑是对乡村景观特色更为深入的理解与丰富。也在于发掘出人及人类活动对于景观形成与延续的重要影响力,把握物质空间的内在精神内涵。文中重点对农业文化、宗教信仰文化、民居建筑文化、服饰文化和节庆文化等白族乡村文化景观进行了分析。 最后是对乡村景观的动态发展讨论,主要是环洱海地区的城市化进程可能对该地区乡村景观造成的演化影响探讨。具体结合《大理市建设山水园林大城市初步思路》对该地区的发展规划进行了有益探索,对该地区的乡村景观研究发展趋势及应关注的问题提出了自己的一些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