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燃式煤层气发动机系统建模及空燃比控制研究

来源 :合肥工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onger956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煤层气作为一种新型清洁能源,是替代汽油的发动机理想代用燃料,电控技术是满足煤层气发动机动力性、经济性和尾气排放均衡优化控制要求的有效手段。空燃比控制是煤层气发动机综合控制的主要研究内容,对于改善燃烧品质,充分发挥煤层气燃烧特性的优势和低排放的效果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全面介绍了作者围绕煤层气发动机空燃比控制相关问题开展的一系列研究工作。所取得的研究成果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提出了煤层气发动机电控化改造的双阀空燃比控制方案,将压燃式发动机改造成点燃式煤层气发动机,研制了所需的各种辅助和实验装置,并进行了不同工作条件下的大量实验。(2)基于稳态工况实验数据,结合发动机物理特性,建立了煤层气发动机系统的平均值模型。借助于MATLAB/SIMULINK工具,形成图形化的仿真模型,利用不同工况下的实验数据对所建模型进行了检验。(3)分别研制了发动机歧管绝对压力(MAP)传感器和热式空气质量流量(MAF)传感器静、动态标定实验台,建立了废气氧(EGO)传感器标定实验装置。研究了空燃比前馈-反馈控制系统中4种关键传感器的特性。基于两步辨识法建立了热线式、热膜式MAF传感器和EGO传感器块联结构的动态非线性模型。(4)基于进气平均稳定流动的假设,利用发动机台架实验数据,建立了用于稳态空燃比前馈控制的递阶模型,并通过该模型生成三维初始控制脉谱图,解决了非实验工况点的数据产生问题。采用迭代学习控制技术,研究了基于单阀调节和双阀调节的稳态空燃比校正算法,考察了不同算法的收敛性能。(5)针对控制输入和输出之间的动态非线性关系,基于发动机进、排气延迟过程,构造滑模观测器,同时观测进气空气流量、燃气流量和排气空燃比,并得到动态工况实验数据的验证。提出了煤层气发动机神经网络与PID并行控制的空燃比控制结构,研究了瞬态空燃比控制算法,并通过了仿真验证。
其他文献
中国铁路减速顶发展的二十年(1974──1994)仲崇本,吴家豪1前言中国的铁路减速顶及其调速系统,自1974年开始研制,至今已有二十年的发展历史。二十年的研究和运用实践充分证明,此种不需外部供给能
现代大众传播的繁荣和飞速发展极大地改变了传统的文学运行机制,改变了文学的作者、文本和读者,甚至也改变了与文学密切相关的种种制度。现代作家的文学创作已远远超出了个体精
目的 观察不同磁场强度的硅胶包埋磁片对缺血性眼病的影响,探讨磁场对缺血性眼病治疗作用与机制.方法 80只家兔随机分5组:阴性对照组、200GS组、400GS组、800GS组、阳性对照
根据现代企业理论的分析,只要企业存在所有权与经营权的分离(这种分离是为适应现代社会化大生产的要求而出现的),就不可避免地会出现“内部人控制”现象。内部人控制是经理人
围产期一般是指怀孕28周到产后一周这一时期,广义包括一次妊娠从妊娠前、妊娠期、分娩期、产褥期(哺乳期)到新生儿期,是确保母婴健康和胎儿、婴幼儿的成长发育的关键时期。围产
目的 分析百草枯中毒预后的相关因素,寻求提高生存率的有效治疗方法.方法 对7例百草枯中毒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所有患者均于院内死亡.3 例患者接受血液灌注治疗
现代企业制内涵是:完善的企业法人制度,有限责任制度科学的组织制度。铁路运输企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首先要转换企业经营机制,落实企业自主权;其次要政企分开,进行公司化改造;最后,全
为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迫切要求修建与大陆腹地连接的广州、珠海、澳门铁路,经比选认为经江门的西线方案较为有利,同时广州北、三眼桥站和相应区间将进行适当改造,经济评价表明修
铁路运输企业班组管理,具有独立性强,管理功能强、影响面大的特点,搞好班组建设,有助于加速企业转换经营机制,牡丹江铁路分局充分认识这一特点,围绕统一干部职工的,展班组喙活动,选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