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比较短种植体和上颌窦内提升在上颌后牙骨量不足区域的运用效果及患者接受程度的差异。 材料和方法:在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颅颌面种植科的患者中选择上颌单个后牙缺失,剩余骨高度8-10mm的患者。共31例患者纳入本实验,随机分为两组T1和T2,T1共16名患者采用短种植体植入,T2组共15患者采用上颌窦内提升辅助植入标准长度种植体。经过3个月愈合期行上部修复。功能负载一年后,统计种植体留存率,评估种植体周围软组织状况(探诊深度、附着水平及探诊出血情况)及边缘骨吸收情况,同时调查患者对种植治疗的接受程度。 结果:T1组16名患者(其中男性10名,女性6名),共计植入8mm短种植体16枚,其中4.1×8mm种植体9枚,4.8×8mm种植体7枚。T2组15名患者(男性7名,女性8名),共计植入10mm标准长度种植15枚,其中4.1×10mm种植体10枚,4.8×10mm种植体5枚,手术中出现1例上颌窦膜穿孔。所有种植体平稳度过3个月愈合期,行上部修复。功能负载一年后,两组种植体均为出现失败病例,留存率为100%。修复体留存率分别为93.75%和93.33%。T1组平均探诊深度3.50±0.40mm,T2组平均探诊深度3.32±0.41mm,两者无统计学差异。T1组平均附着水平1.91±0.36mm,T2组平均附着水平2.0±0.39mm,两者无统计学差异。T1组BOP阳性率16.88%,T2组BOP阳性率16.67%,两者无统计学差异。T1一年内的边缘骨吸收为0.61±0.51mm,T2组边缘骨吸收平均为0.40±0.28mm,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观察期间,T1出现一例冠脱落,T2组出现一例冠脱落及崩瓷。患者接受度调查显示种植体手术造成的疼痛和不适为轻中度, T2组患者描述的不适程度更高,术后反应更多。 结论:短种植体和上颌窦内提升在上颌后牙区剩余骨高度为8-10mm条件下,其短期的临床效果并无差异,但短种植体的患者接受程度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