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本研究拟通过体外试验,以人离体下颌前磨牙为试验对象,对已行完善根管治疗的下颌单根管前磨牙分组进行玻璃纤维桩-树脂核及氧化锆瓷桩核修复后,采用疲劳试验,将模拟牙合力循环加载与水浴冷热温度循环相结合,所加载荷力值在正常人咀嚼食物所用咬合力范围内,来比较模拟咀嚼循环及温度循环后不同桩核系统的抗疲劳强度,从而对这两种桩核系统修复残根残冠的远期效果进行对比及预测,为临床合理把握适应证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本试验以人离体下颌单根管前磨牙为试验对象,以自凝树脂模拟牙槽骨,以自凝软衬材料模拟牙周膜,将离体牙进行完善根管治疗后,分成两组分别进行玻璃纤维桩-树脂核修复以及氧化锆瓷桩核修复,再分别齐釉牙骨质界埋入自凝树脂块中形成实验模型。先将这两组试件依次置于疲劳试验机上,进行加载频率为1Hz、载荷为180N~300N的循环加载30万次;再将试件置于自动冷热循环仪中进行温度循环,设定:5℃,30秒;室温,15秒;55℃,30秒;室温,15秒。如此为一循环,循环5000次。。最后将试件置于万能试验机上,使牙体长轴与加载头成135°角,于桩核牙合面的颊尖舌斜面以1mm/min的加载速度逐渐加力直至试件断裂,记录断裂瞬间的加载力值,用来代表桩核修复系统的抗疲劳强度。实验结果:1.A组——纤维桩树脂核修复组的抗疲劳强度为583.5±68.0 N;B组——氧化锆瓷桩核修复组的抗疲劳强度为817.5±101.0 N。2.氧化锆瓷桩核修复组抗疲劳强度显著高于纤维桩树脂核修复组(p<0.05)。结论:1.两种桩核系统的抗疲劳强度均能够满足临床使用需要。2.氧化锆瓷桩核修复远期效果优于纤维桩树脂核修复;但在发生破坏时,纤维桩树脂核修复组的破坏方式更有利于保存剩余牙体组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