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性Ⅱ、Ⅲ类错牙合上前牙代偿性治疗对根吸收影响的临床研究

来源 :大连医科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aferhip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探讨骨性Ⅱ、Ⅲ类错牙合上前牙代偿性治疗对根吸收的影响。材料与方法:从大连大学附属口腔医院正畸科2004~2010年矫治完成的病例中,选择120例病例(男29例,女91例),分为骨性Ⅰ类拔牙、骨性Ⅰ类非拔牙、骨性Ⅱ类拔牙、骨性Ⅲ类非拔牙4组,每组各30例。骨性I类患者治疗后上前牙牙轴均正常,其中拔牙组平均年龄15.72±3.38岁、非拔牙组平均年龄15.05±3.47岁;骨性Ⅱ类拔牙患者上前牙牙冠舌向代偿治疗,平均年龄16.67±4.69岁;骨性Ⅲ类非拔牙患者上前牙冠唇向代偿治疗,平均年龄15.37±3.81岁。所有患者身心健康,无正畸-外科联合治疗史以及前牙外伤史,均采用直丝弓矫治技术。测量矫治前后X线头颅侧位片的上中切牙牙根长度变化,并对骨性Ⅰ类拔牙组与骨性Ⅱ类拔牙组、骨性Ⅰ类非拔牙组与骨性Ⅲ类非拔牙组之间进行统计学分析,评价上前牙代偿性治疗对根吸收的影响。结果: (1)骨性Ⅱ、Ⅲ类患者上前牙代偿性治疗后,牙根长度变化有统计学意义(P<0.01),且骨性Ⅱ类拔牙组表现较明显;(2)骨性Ⅰ类拔牙组与Ⅱ类拔牙组之间存在显著性差异(P<0.01),而骨性I类非拔牙组和Ⅲ类非拔牙组之间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骨性Ⅱ类拔牙患者上前牙代偿治疗后,根吸收风险增加。
其他文献
背景和目的自体骨、同种异体骨、异种骨等各类来源的移植物常被用于修复骨折、骨缺损等临床常见疾病,但目前由于二次手术痛苦、传播感染风险、宿主整合困难等问题,使此类修复
目的:研究牙周病与重症卧床老年病人肺感染及慢性阻塞性肺病的关系。方法:通过三种途径探讨牙周病与肺部疾病的关系。首先建立牙周病与肺感染的实验动物模型,观察两种模型叠加
目的:建立原发性三叉神经痛样的SD大鼠动物模型,研究其对机械刺激的行为反应和阈值变化、神经微循环与胶质细胞源性神经营养因子的变化,初步探究三叉神经痛的病因机制,为下一步治
随着我国数控机床制造业向精密、高速方向发展,人们对机床的加工精度、动静态稳定性和热稳定性等方面都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床身等基础件性能的好坏直接影响精密机床的加工精度和零件的表面质量。因此,床身等基础件的选材十分重要。  目前,机床床身等基础件材料主要有铸铁、钢板和型钢焊接结构、普通混凝土、预应力钢筋混凝土、天然花岗岩和人造花岗岩等。多年来,铸铁材料一直作为制造机床的主要材料,经过人们不断的探索研
期刊
目的:研究Ⅱ类矢状骨面型错脯形中与前牙覆黯密切相关的因素,并对高角、均角及低角患者牙和牙槽的特征进行比较分析。方法:对54例Ⅱ类骨面型深覆(牙合)患者矫治前的头颅定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