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灸改善乳腺癌化疗性中性粒细胞减少症及其基因表达谱的研究

来源 :上海中医药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yppla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本研究旨在观察艾灸对乳腺癌患者化疗性中性粒细胞减少症(CIN)的影响,主要对白细胞(WBC)计数和中性粒细胞绝对值(ANC)的改善作用,是否可以提高化疗依从性,探讨艾灸对不良反应和生存的影响。从中性粒细胞转录组学的角度,筛选艾灸干预中性粒细胞的差异表达基因(DEGs),以阐释艾灸改善乳腺癌化疗性中性粒细胞减少症(CIN)的效应机制。方法第一部分艾灸改善乳腺癌辅助化疗性中性粒细胞减少症的随机对照临床研究采用随机对照(分层)方法。2015年7月1日至2016年7月31日将符合纳入条件的乳腺癌术后患者98例,随机分为艾灸组和对照组,其中6例脱落,最后共纳入92例,艾灸组48例,对照组44例。艾灸取神阙、足三里(双)、三阴交(双)等,采用温和灸法,每穴每次灸15分钟,每天1次,艾灸由化疗结束后第2天开始,连续每天艾灸直至下次化疗开始前一天为止,化疗当天不艾灸,艾灸一直实施至最后一次化疗结束后3周,灸程与化疗疗程同步为4~8疗程。对照组常规处理、不采用艾灸。根据化疗方案(蒽环类、紫杉类、蒽环类联合紫杉类)进行分层分析。两组均在西医规范化的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rh G-CSF)支持前提下进行治疗。通过观察骨髓抑制的程度和骨髓抑制相关严重不良事件(SAE)的发生率;分析两组间化疗依从性的差异;评价不良反应(AE);随访患者的无病生存期(DFS)和总生存期(OS),研究艾灸对乳腺癌患者CIN的临床疗效。第二部分乳腺癌化疗期间中性粒细胞基因表达谱变化及艾灸干预的影响研究2018年1月1日至2019年9月31日将符合纳入标准并签署知情同意书的乳腺癌化疗患者50例,随机分为干预组(IT)和对照组(OC),剔除19例。最后转录组测序(RNA-seq)入组14例,其中干预组5例,对照组9例;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RT-q PCR)入组17例,其中干预组10例,对照组7例。灸穴、灸法、灸量、灸程同第一部分。提取两组化疗前(BF)和化疗后(AF)外周血中性粒细胞,应用RNA-seq和生物信息学分析,筛选DEGs和分析GO功能与KEGG通路,采用RT-q PCR对DEGs进行验证,初步探讨艾灸改善乳腺癌患者CIN的效应机制。结果第一部分艾灸改善乳腺癌辅助化疗性中性粒细胞减少症的随机对照临床研究骨髓抑制方面,第6疗程化疗后第1周,两组间WBC计数有统计学差异的趋势(P=0.084),第7疗程化疗后第1周,艾灸组WBC计数显著高于对照组(P=0.008);第4疗程,艾灸组ANC正常(0级)高于对照组,并在第5和第7疗程,均有统计学差异的趋势(P=0.057和P=0.051),第7疗程,艾灸组1级ANC降低显著低于对照组(P=0.006);应用蒽环类和紫杉类联合方案65例(70.7%),从第4疗程开始,WBC计数最低值和ANC最低值高于对照组,其中,6个疗程者艾灸组始终高于对照组。AE方面,艾灸组2~3级严重恶心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骨、关节、肌肉疼痛和切口疼痛,艾灸组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艾灸组眩晕显著少于对照组(P=0.002);艾灸组潮热多于对照组,有统计学差异趋势(P=0.092);艾灸组无烫伤等不良反应。骨髓抑制相关SAE方面,艾灸组发热性粒缺(FN)少于对照组,有统计学差异趋势(P=0.051);艾灸组3~4级骨髓抑制(WBC和/或ANC降低)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化疗减量艾灸组少于对照组,有统计学差异的趋势(P=0.100)。两组生存无明显差异(P>0.05)。第二部分乳腺癌化疗期间中性粒细胞基因表达谱变化及艾灸干预的影响研究RNA-seq筛选出对照组治疗前后DEGs 1092个,其中上调基因77个,下调基因1015个;干预组治疗前后DEGs 571个,其中上调基因311个,下调基因260个;与对照组比较,干预组治疗后DEGs 707个,其中上调基因663个,下调基因44个。采用GO功能和KEGG富集分析,艾灸对乳腺癌化疗患者中性粒细胞基因表达谱的影响,与BMP信号通路、nc RNA处理、细胞增殖调节以及Gn RH信号通路、核糖体和溶酶体相关。应用RT-q PCR对各组DEGs进行了验证,发现乳腺癌常规化疗患者,中性粒细胞中的基因CD177化疗后较化疗前表达明显上调(P<0.05),TSC22D1表达有下降趋势(P=0.094)。在艾灸干预下,TSC22D1、ANKFY1、ITGB3表达均明显上调(P<0.05)。结论艾灸能一定程度上改善乳腺癌患者CIN,尤其化疗第7疗程,对WBC计数和1级ANC降低有作用,对蒽环类联合紫杉类大剂量长疗程的化疗方案,效果尤其明显,艾灸能降低骨髓抑制相关SAE的发生率,提高乳腺癌化疗的依从性和安全性。艾灸能改善乳腺癌CIN,其机制可能与调节中性粒细胞基因表达谱有关。RNAseq结合生物信息学分析发现,艾灸能上调乳腺癌化疗后中性粒细胞TSC22D1、ANKFY1和ITGB3的m RNA表达水平,主要与BMP信号通路、nc RNA处理、细胞增殖调节以及GnRH信号通路、核糖体和溶酶体相关。
其他文献
高质量发展是新时代建设中国式现代化的首要任务。以制造业为根基的现代产业体系是高质量发展的根本保障。在此背景下,党的十九大、“十四五”规划和二0三五年远景目标、党的二十大都在强调产业链现代化和产业基础高级化。产业链强,则经济强;产业链稳,则经济稳;产业链安全,则经济安全。反之,若产业链不稳、不强、不安全、不通畅,则现代经济体系就失去了做优做强、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依托。要充分发挥中国经济独特的大国市场优
学位
目的:本研究旨在中医基础理论指导下,结合文献信息学、网络药理学及分子生物学技术,明确中医经典方剂“大承气汤”及其有效成分“儿茶素”对急性胰腺炎(Acute pancreatitis,AP)模型的治疗作用,并基于Sema7A-AKT信号通路探讨其治疗AP的可能分子机制。方法:1.文献研究:通过CNKI及WOS数据库平台,分别检索近年来关于“大承气汤”及“急性胰腺炎”的相关文献,并基于Cite Spa
学位
目的:制定《肱骨近端骨折术后康复安全性评估表》;通过临床试验测量评价表的信度、效度;了解肱骨近端骨折术后的证型分布;比较肱骨近端骨折术后采用评分康复模式和常规康复模式的临床疗效差别。方法:第一部分:基于德尔菲法的肱骨近端骨折术后康复安全性评估方法的初步探索根据文献检索结果整理出肱骨近端骨折术后康复安全的影响因素,制作相应的问卷调查表,制定《肱骨近端骨折术后康复安全性评估表》并应用德尔菲法完善。第二
学位
目的:1.分析卵巢功能低下性不孕症的中医病机及西医对免疫性卵巢功能低下性不孕症的认识。2.研究卵巢功能低下性不孕症的中医证候特征及中医证型分布规律。分析卵巢功能低下性不孕症不同中医证型与生殖相关激素水平的相关性。3.观察补肾活血方治疗肾虚血瘀型免疫性卵巢功能低下性不孕症临床疗效。4.初步探讨补肾活血方治疗肾虚血瘀型免疫性卵巢功能低下性不孕症效应机理,为有效治疗肾虚血瘀型免疫性卵巢功能低下性不孕症提
学位
目的:通过网络药理学方法探讨雷公藤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作用机制及其发挥作用主要的化学成分;通过体外实验探索长链非编码RA在新雷公藤衍生物-雷藤舒在调节类风湿关节炎成纤维样滑膜细胞的作用,为进一步了解类风湿关节炎发病机制及临床应用雷藤舒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在中药系统药理学数据库与分析平台(TCMSP)中查找雷公藤的化学成分及作用的相关靶基因,在Dis Ge NET数据库中获得与RA相关的基因,使用R语
学位
目的:1、通过临床试验,初步探讨清肠栓对UC患者肠道菌群的影响及其与临床疗效间的相关性。2、通过动物实验,研究肠道菌群紊乱在UC发病中的作用及清肠栓组方对肠道菌群的调节作用。方法:1、入组60例轻中度活动期UC(大肠湿热型)患者,随机分至清肠栓组和柳氮磺吡啶(Sulfasalazine,SASP)栓组,清肠栓组予清肠栓纳肛,SASP栓组予SASP栓纳肛,均每次1粒,每日2次,治疗12周。观察May
学位
<正>经常喜欢瘫坐在沙发上看电视的人可要注意了,英国剑桥大学与香港大学的一项合作研究发现,长时间看电视可能会增加患冠心病的风险,并且这种风险提升与遗传因素无关。导致冠心病的主要风险因素之一就是久坐,过往的研究就发现长时间坐着、不进行体育锻炼的人患冠心病的风险要更高。
期刊
目的:通过观察穴位埋线改善胆囊结石导致的胆囊收缩功能不全的临床疗效,以及探讨穴位埋线改善胆囊结石胆囊收缩功能不全小鼠模型胆囊收缩功能的机理,为穴位埋线改善胆囊结石胆囊收缩功能提供一定的临床和实验依据。方法:1、临床研究:采用实用性临床试验研究(Pragmatic Clinical Trial,PCT)设计,将符合纳入标准的胆囊结石胆囊收缩功能不全患者按照本人意愿分为穴位埋线联合药物治疗(TUDCA
学位
研究目的第一部分临床研究慢性疲劳综合征患者与亚健康者的脑肠轴特点、关联及差异,为两者的鉴别提供客观依据,探索慢性疲劳综合征生物学标志物。第二部分临床研究评价温振运气方干预气虚证慢性疲劳综合征临床疗效,并探索其脑肠轴调节机制。研究方法1.第一部分采用前瞻性研究方法,纳入2019年2月至2020年2月于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岳阳中西医结合医院体检中心及专科门诊患者,共计51例。分为慢性疲劳综合征组18例、
学位
马鞭草科莸属Caryopteris Bunge多种植物在中国民间有悠久的药用历史,然而对于该属植物的药效物质基础研究并未见深入。本课题组近5年时间里,在深入研究了该属兰香草C.incana、单花莸C.nepetaefolia、锥花莸C.paniculata等植物的药效物质基础后,共分离鉴定了333个化合物,包括94个不同类型的二萜类成分,其中不乏结构新颖的二萜新骨架和生物活性突出的先导化合物。本论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