肱骨近端骨折术后康复安全性评估方法的初步探索和临床疗效观察

来源 :上海中医药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last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制定《肱骨近端骨折术后康复安全性评估表》;通过临床试验测量评价表的信度、效度;了解肱骨近端骨折术后的证型分布;比较肱骨近端骨折术后采用评分康复模式和常规康复模式的临床疗效差别。方法:第一部分:基于德尔菲法的肱骨近端骨折术后康复安全性评估方法的初步探索根据文献检索结果整理出肱骨近端骨折术后康复安全的影响因素,制作相应的问卷调查表,制定《肱骨近端骨折术后康复安全性评估表》并应用德尔菲法完善。第二部分:肱骨近端骨折术后康复安全性评估方法的临床疗效观察收集肱骨近端骨折术后患者150例,填写《肱骨近端骨折术后康复安全性评估表》,计算评价表的信度与效度,并进行证型的归纳和确定,以了解肱骨近端骨折术后的证型分布。然后将患者分为两组:常规康复组和评分康复组。常规康复组按照康复指南对患者进行肩关节功能康复;评分康复组根据《肱骨近端骨折术后康复安全性评估表》对患者进行打分后,根据分值高低采取相应的康复方案。整个研究期间共设置四个随访时间点,分别是术后第一天、术后第二周、术后第一个月和术后第三个月。记录每一组患者的Neer肩关节功能评分、SF-36生活量表评分和匹兹堡睡眠指数评分,并且记录两组患者在整个随访期间发生的不良反应。然后根据康复安全评分的分值,将评分大于或等于60分的患者纳入高分组;将评分小于或等于40分的患者纳入低分组。记录并比较常规高分组和评分高分组、常规低分组和评分低分组在4个时间点的肩关节Neer评分分值、SF-36生活量表分值、睡眠量表分值和整个随访期间的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第一部分基于德尔菲法的肱骨近端骨折术后康复安全性评估方法的初步探索本研究共进行三轮德尔菲问卷调查,专家参与度、回复率达到100%。三轮咨询的专家权威程度分别为0.8275、0.8311、0.8466。第三轮问卷变异系数小于0.3,肯德尔系数为0.695。采用百分比权重法对各条目赋值,形成《肱骨近端骨折术后康复安全性评估表》。第二部分:肱骨近端骨折术后康复安全性评估方法的临床疗效观察共收集肱骨近端骨折术后患者150例,计算得出评价表克朗巴赫系数为0.798,通过因子分析得出KMO为0.716。150人中有气滞血瘀证67例,气虚血瘀证36例,气虚血亏证34例,积瘀化热证10例,湿热内蕴证3例。共有135例患者完成随访,其中常规康复组67例,评分康复组68例。两组的优良率无明显差别。评分康复组在术后早期(术后1月内)的Neer评分、SF-36量表和睡眠量表评分均高于常规康复组,但在术后晚期(术后3月)则没有差别。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相差不大。评分高分组的Neer评分高于常规高分组。SF-36量表和睡眠量表评分则在术后早期高于常规高分组,但晚期的评分相似。两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同样没有差别。评分低分组和常规低分组在Neer评分、SF-36量表和睡眠量表评分上均无明显差别,但评分低分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较低。结论:1.《肱骨近端骨折术后康复安全性评估表》可以对肱骨近端骨折术后患者的安全等级做出评估,为康复医师制定更有效、更安全的康复方案提供依据。2.《肱骨近端骨折术后康复安全性评估表》具有较好的信度与效度。3.肱骨近端骨折术后患者的证型主要有5种(气滞血瘀证、气虚血瘀证、气虚血亏证、积瘀化热证、湿热内蕴证)。气滞血瘀证患者的肩关节功能恢复较好。4.评分康复模式的康复效率优于常规康复模式,患者的恢复速度更快,在高分患者尤其明显;而在低分患者中两种康复模式的效果相差不大;两种康复模式的安全性类似,在低分患者中评分康复模式的并发症要更少一些。
其他文献
目的:在中医理论的指导下,探索中医文献新型研究方法,通过机器学习,建立方证量化模型,以中医术语为研究对象,量化比较不同术语之间的相似度,并尝试拓展应用到更多的中医研究领域。方法:根据术语研究对象和研究范围确定关键词,以《中医方剂大辞典》为数据源,检索获得相应方剂,构成不同术语对应的方剂集合,对药物组成标准化后,建立术语对应机器学习训练集,通过不断调参,以机器学习中的随机森林算法建立“方证量化模型”
学位
肝脏是人体中药物代谢的主要场所,在许多药物的代谢过程中容易发生药物性肝损伤(Drug-induced liver injury,DILI),严重者可致肝衰竭甚至死亡。对乙酰氨基酚(N-acetyl-p-aminophenol,Acetaminophen,APAP)是一种常见的解热镇痛药,其在临床上的过量使用容易导致严重的药物性肝损伤。黄芩苷及其苷元黄芩素是中药黄芩的主要活性成分。本研究中,血清生化
学位
1背景与目的三七是主产于云南和广西的一种五加科人参属多年生草本植物,其干燥根及根茎是一味名贵中草药三七,味甘、微苦,性温,归肝、胃二经,有散瘀止血、消肿定痛的功效。三七最早被收录于《本草纲目》,距今已有400多年的历史。《本草纲目》记载三七“止血、散血、定痛”。现代药理研究表明三七具有心肌保护、降血压、抗炎、抗氧化、抗癌、免疫调节及神经系统保护等药理作用,其主要活性成分为三七总皂苷,人参皂苷Rb1
学位
目的:关白附多糖被报道具有多种生物活性,但其分离纯化过程未有系统性的研究报道,其中均一多糖的结构解析更是鲜有报道。而多糖的研究中,化学结构的表征是明确其活性物质基础的前提,对于进一步加深其生物活性及作用机制的研究,以建立更广泛的多糖结构-功能关系尤为重要。因此本课题第一章对关白附多糖进行了系统的分离纯化,并对纯化得到的均一多糖进行活性筛选,发现均一多糖KMPB具有促进巨噬细胞分泌NO的作用,提示其
学位
良性前列腺增生(Benign prostatic hyperplasia,BPH)是中老年男性常见病,患病率与患者年龄呈正相关变化。近年来,随着人口老龄化现象的加剧,在中国患有前列腺增生的患者数量持续增多,前列腺增生已成为重要的医学问题。良性前列腺增生的分子机制尚未明确。但目前大多数研究认为其发病机制与5α-还原酶相关。5α-还原酶是一种参与激素代谢的酶,主要有两种表型,1型和2型(steroid
学位
目的:探索针刺对穴区胞外ATP(extracellular ATP,e ATP)的调节机制及针刺对外周神经通路上胞外核苷酸酶的影响,为针刺镇痛的外周机制提供客观依据。方法:在动物实验中,以完全弗氏佐剂(Complete Freund’s adjuvant,CFA)注射于大鼠左后踝关节制备急性炎性痛模型。比较循经针刺和循神经针刺镇痛疗效,选择患侧足三里穴、环跳穴、夹脊穴、非穴坐骨神经干,针刺治疗20
学位
目的:从传统中药中寻找生物活性成分及先导化合物一直以来都被认为是药物研究与开发的重要途径。通过前期对藤黄属植物中抗癌活性的筛选研究,我们发现从大苞藤黄中分离得到的笼状酮类Neobractatin(NBT),有较强的抑制癌细胞增殖、调节细胞自噬的药理活性,但是其调控细胞生长的作用机理尚不明确。本课题拟利用核糖核酸测序技术(RNA Seq),通过一系列生物信息学相关的分析对NBT抗增殖的作用及机制进行
学位
第一部分黄芪注射液辅助治疗老年肺结核的临床疗效观察目的:拟通过观察黄芪注射液在老年肺结核人群治疗过程中的临床效果及T细胞亚群功能检测,探索黄芪注射液能否提高老年肺结核病人免疫功能,一定程度上提高治疗效果,减少抗结核不良反应发生。方法:予连续性纳入2018年6月1日-2019年5月31日期间在上海市公共卫生临床中心住院的确诊的老年肺结核患者90例,年龄在60-80周岁之间,性别不限。采用随机数表法将
学位
高质量发展是新时代建设中国式现代化的首要任务。以制造业为根基的现代产业体系是高质量发展的根本保障。在此背景下,党的十九大、“十四五”规划和二0三五年远景目标、党的二十大都在强调产业链现代化和产业基础高级化。产业链强,则经济强;产业链稳,则经济稳;产业链安全,则经济安全。反之,若产业链不稳、不强、不安全、不通畅,则现代经济体系就失去了做优做强、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依托。要充分发挥中国经济独特的大国市场优
学位
目的:本研究旨在中医基础理论指导下,结合文献信息学、网络药理学及分子生物学技术,明确中医经典方剂“大承气汤”及其有效成分“儿茶素”对急性胰腺炎(Acute pancreatitis,AP)模型的治疗作用,并基于Sema7A-AKT信号通路探讨其治疗AP的可能分子机制。方法:1.文献研究:通过CNKI及WOS数据库平台,分别检索近年来关于“大承气汤”及“急性胰腺炎”的相关文献,并基于Cite Spa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