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SU8聚合物的基因测序芯片研制

来源 :中国科学院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ingyingpps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基因是指携带有遗传信息的DNA序列,是遗传的物质基础。基因序列的测定是破译遗传信息,探索生命奥秘的必经之路。基因测序技术极大地推动了生物学和医学的研究发展。从早期Sanger手工测序法至今,测序技术经历了第1代荧光标记Sanger法测序技术和第2代循环阵列测序技术的发展历程,并逐步向第3代直接测序技术研究迈进。结合了焦磷酸测序原理及阵列式微反应池芯片的高通量测序技术具有测序速度快、读长长等优势,在从头测序和宏基因组测序方面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现有的阵列式微反应池芯片价格昂贵、制备工艺复杂且受到国际专利的保护,因此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SU8聚合物的高通量焦磷酸测序芯片作为替代,研究的主要内容和结果如下:  1.首次提出一种基于SU8聚合物的高通量焦磷酸测序芯片,利用半导体微加工工艺在光纤面板衬底上制作SU8阵列式微反应池,以降低测序芯片工艺复杂性及其制作成本。通过合理设计微反应池的尺寸、形状及排列方式提高密度,同时,通过改善SU8薄膜均匀性及释放其应力,提高了微反应池制作工艺的重复性,在光纤面板上成功制备出数百万个尺寸均一的阵列式微反应池,其密度达到105/cm2;  2.自行设计并制作侧壁镀膜装置,选择性地在SU8阵列式微反应池侧壁蒸镀金属反射膜以提高微反应池的光学隔离性能。选择具有生物兼容性的钛、铝金属蒸镀在SU8微反应池的侧壁,相邻微反应池之间的光学串扰率平均值由25%降低到3.5%以下,满足了微弱化学发光信号的低损耗、高通量、无畸变的并行传输要求;  3.采用表面化学修饰及蒸镀二氧化硅薄膜等方式进行阵列式微反应池表面钝化,以进一步改善其化学性能及生物兼容性。对不同表面的微反应池的表面物理形貌及化学残留特性进行研究,分析实验结果得出表面蒸镀钛-二氧化硅的SU8阵列式微反应池在具备良好光学特性的同时无化学残留,最适用于高通量焦磷酸测序。  4.基于流体力学理论建立了三维流体模型,计算并分析了微流控及微反应池的流场速度分布及传质过程,探讨了层流对测序试剂进样及冲洗过程的影响,并深入研究了微反应池中测序反应过程以及其扩散特性随化学残留的影响,理论分析结果与实验结果高度一致。
其他文献
人工林的碳汇功能被认为是减缓全球气候变化的一种最有希望的选择。我国人工林已占世界人工林面积三分之一,但是对这些人工林的C汇功能评价却比较缺乏。精确评价生态系统净生
本文研究了鞘翅目Coleoptera,象虫科Curculionidae,象虫亚科Curculioninae的中国直喙象族Mecinini和水象族Bagoini昆虫的分类和入侵害虫稻水象甲在中国的扩散规律,主要取得以下
硅纳米线作为一种低维的硅材料,有着与体硅或者薄膜硅不同的特性。例如,几纳米量级的硅纳米线,由于其尺寸上的量子限制效应,使得硅纳米线呈现出直接带隙材料的性质,大大提高了硅材
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对计算机系统的数据处理能力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作为一种解决电互连瓶颈的方案,光互连已经从服务器机组间向电路板间、芯片间甚至芯片内部逐渐渗透。硅
近年来,随着化学合成技术和微纳加工技术的不断提高,基于微纳金属结构的纳米集成光学器件得到了迅速的发展。在集成光学的应用领域,由于存在光学衍射效应,会导致聚焦光斑出现极限
目前,集成电路中芯片特征尺寸的进一步缩小受到量子隧穿效应等基本物理原理的限制从而导致了集成电路很难按照摩尔定律继续发展下去。电了信息处理能力的提升空间遇到了瓶颈,但
现代高性能处理器大都采用多核心技术,多个核心之间信息的交换效率是影响多核处理器性能的重要因素之一。随着处理器核心数量的不断增加,核心频率不断的攀升,核与核之间通信需求
自1984年第一款可编程逻辑门阵列(Field Programmable Gate Array,FPGA)XC2064问世以来,FPGA的可编程逻辑块(Configurable Logic Block,CLB)结构、可编程互连线结构发生了翻天覆
这次受表彰的个人和集体,是新中国成立70年来各个时期的先进分子、各行各业的杰出代表.他们忠诚于党、报效祖国,扎根基层、奉献人民,在各自岗位上做出了非凡业绩,赢得了人民
期刊
基于人脸图像性别识别方法的研究是模式识别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计算机为人类提供性别差异化服务的前提。它能够促进人工智能、计算机视觉和虚拟现实等许多领域的发展。本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