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2型糖尿病的发病率在世界范围内呈爆炸性增长,这种“流行病”很大程度上是伴随着肥胖症的流行,伴随着全球范围内对西方生活方式模式的迅速变化,这种流行不仅发生在富裕国家,而且也发生在工业化国家。胰岛素抵抗是2型糖尿病公知的危险因素,是世界范围内发病率和死亡率的主要原因。多项研究发现抑制RAAS可能在保护胰岛细胞功能中起关键作用,并且还可能阻止2型糖尿病的发展。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通过诱导炎症因子而促进组织巨噬细胞积聚和胰岛素抵抗的炎症状态。国内外研究均显示RAAS、MCP-1都是胰岛素抵抗的影响因素,是糖尿病的致病因子。本研究通过分析不同糖耐量水平患者空腹血糖、空腹胰岛素含量以此计算稳态模型评估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并检测血中RAAS的活性及MCP-1的表达含量以此评估不同糖耐量水平患者胰岛素抵抗与RAAS及MCP-1的关系,探讨RAAS及MCP-1参与糖尿病胰岛素抵抗的可能发病机制,为临床上糖尿病治疗提供新的方向。方法:选择2016年10月至2017年8月在山西医科大学第一医院住院就诊者为受试对象,总共128例。三组受试对象在性别、年龄、体重指数、血压等一般情况的基数资料比较无统计学差异。根据WHO1999年2型糖尿病诊断标准分为正常糖耐量(NGT)组,糖调节受损(IGR)组和新发糖尿病(T2DM)组。本研究中2型糖尿病为初发糖尿病患者,未进行饮食控制和任何药物干预,正常对照组为门诊健康体检者或志愿者。其中正常糖耐量者43例(男22例女21例),糖调节受损者41例(男21例女20例),2型糖尿病患者44例(男24例女20例)。对所有研究对象进行肾素、血管紧张素Ⅱ、醛固酮、单核细胞趋化因子-1、空腹血糖、餐后2小时血糖、Hb A1c等生化指标进行测定,计算出胰岛素抵抗指数、胰岛β细胞功能指数、血浆醛固酮/肾素活性(ARR),并对这些生化指标进行相关的统计学分析。结果:1.三组的一般资料如年龄、性别、BMI、血钾、血脂四项(TG、TC、HDL-C、LDL-C)、SBP、DBP均无统计学差异。2.2型糖尿病组、糖调节受损组的MCP-1、HOMA-β与正常组对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而2型糖尿病组的空腹胰岛素水平与糖调节受损组、正常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3.三组的HOMA-IR、Hb A1c、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血管紧张素Ⅱ在两两比较上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三组在肾素、醛固酮、ARR上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4.Pearson线性相关分析显示:HOMA-IR与MCP-1(r=0.266,p=0.002)、AngⅡ(r=0.27,p=0.002)呈正相关,与肾素、醛固酮、ARR无相关性。结论:1.循环血中的MCP-1、AngⅡ的活性随着血糖水平的升高呈递增趋势,MCP-1、AngⅡ可作为早期预测糖尿病的指标之一;2.AngⅡ与MCP-1也存在关联性,AngⅡ与MCP-1共同参与糖尿病的发生发展过程。3.三组的肾素、醛固酮、ARR无统计学差异,且与胰岛素抵抗无相关性,可见其不参与胰岛素抵抗的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