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速列车车轮剖面成分、组织、硬度高通量表征方法研究

来源 :钢铁研究总院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weasd123qweqw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我国高速铁路的发展,对于高速列车车轮这一重要走行部件的质量要求日益提高,但是对于成分和显微组织传统的表征方法存在分析区域小(μm级)且分析速度慢的问题,为了满足大尺寸高速列车车轮成分、组织、性能的表征需求,本论文探索建立了大尺寸试样(cm级)的成分、组织、性能的表征和分析方法,并对成分、组织、性能之间的相关性进行了讨论。论文立足于材料基因工程的理念,针对高速列车车轮剖面上不同部位设计取样,结合火花原位统计表征技术、高通量图像采集技术、图像识别处理技术以及硬度、拉伸力学性能分析技术建立了大尺寸材料跨尺度的成分、组织和性能的高通量表征方法,并讨论了成分、组织、性能之间的相关性,为产品质量的全面评价和改进相关的加工及热处理制度、满足服役条件提供了实验和理论基础。本文采用火花原位统计分布分析技术对高速列车车轮轮辋部位的成分分布情况进行了统计表征。结果表明三种车轮轮辋部位的成分分布差异主要体现在C、Mn、S、Al四种元素,除上述四种元素,Si、Cr、V元素在含量95%置信区间统计范围内均达到了较高的统计符合度,且各个元素的统计偏析度相差较小,由于Mo元素在三种车轮中的含量均较低,所表现出的含量波动性较其他元素严重。本文首次采用了首次采用高通量扫描电镜对高速列车车轮材料大尺寸范围内的显微组织图像进行了高效采集,研究了显微组织的图像识别、分割和定量统计方法,并建立了图像批处理模板,实现了高速列车车轮不同部位的组织定量化表征。结果表明,从轮辋到轮毂,铁素体相的面积分数逐渐增加。轮辋部位自踏面向下铁素体面积分数与珠光体片层间距呈逐渐增加的趋势,辐板与轮毂部位铁素体面积分数相对没有较明显的分布规律,而且在其中一种车轮轮辋部位发现较多异常上贝氏体组织。本文引入了全自动显微维氏硬度计实现了高速列车车轮大尺寸范围内的显微维氏硬度的原位定量统计分布表征,发现硬度随位置变化呈现规律性变化的趋势。从轮辋到轮毂,样品的硬度值整体呈减小趋势,轮辋部位自踏面向下硬度也呈现出逐渐降低的梯度分布趋势。同时也研究了不同部位室温拉伸性能的变化规律,发现轮辋部位的抗拉强度和屈服强度要高于辐板部分。结合本文对高速列车车轮的表征结果,对剖面上不同部位的成分、组织和性能之间的相关性进行了研究,发现Mn、S和Al元素的偏析与夹杂物的尺寸和分布密切相关,而显微组织的分布对C元素的偏析行为有较大影响。微合金化元素的含量差异以及所采用淬火工艺的区别对不同车轮显微组织分布有较大影响,由此也造成了高速列车车轮不同部位硬度分布的差异。
其他文献
目的:分析在经腹彩色多普勒超声引导下介入治疗实施在细菌性肝脓肿疾病治疗中发挥的效果,为临床相关治疗提供参考。方法:将2017年1月—2021年5月我院接诊的120例细菌性肝脓肿病症患者作为本次研究治疗对象,患者的意识清楚,临床资料完整,具有研究代表性。所有患者接受经腹彩色多普勒超声引导的介入治疗,观察患者的治疗效果(治疗总有效率;住院时间和并发症),对比患者治疗前、后的实验室指标数据(白细胞、中性
双曲面全聚焦弯晶(DCC)有两个曲率半径,分别在罗兰圆和晶体绕焦点连线旋转方向。双曲面弯晶是一种严谨的Johansson型结构,晶体的曲率半径为R,晶面的曲率半径为2R,能够将照射到晶体上所有入射角为θ、满足Bragg方程的X射线单色化并全聚焦到罗兰圆上焦点位置。双曲面弯晶与微焦斑X射线源结合,能够衍射高强度的单色X射线并全聚焦,形成单色X射线荧光光谱仪(MWXRF),是目前能量色散X射线荧光光谱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经过五千多年的积淀和传承,具有鲜明的特色,是中华民族历经数千年傲然挺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精神武器和思想法宝,是"四个自信"的精神之源,对于开展"四个自信"教育具有重要的价值。新时代加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必须充分认识开展"四个自信"教育的意义,明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四个自信"的关系,以"八个相统一"为指导,应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加强"四个自信"教育,提升思政教育实效性,引导青年学生健康
钐钴合金因具有高的居里温度、优异的磁性能、良好的温度稳定性以及出色的抗腐蚀性等特点,广泛应用于国防军工、航空航天、高精度仪表、高端电机等众多领域。但是,钐钴稀土永磁材料在高温氧化气氛中长时间使用会发生氧化,使磁性相分解,导致磁性能不可逆的下降。为了解决钐钴高温氧化的问题,自二十世纪末开始的近二十年,在研究钐钴高温氧化机理的基础上,提出了表面防护涂层和合金化的方法提高钐钴永磁的抗氧化能力。本文在综述
利用残余奥氏体和贝氏体相变对高强钢的强塑性提升非常有效,论文在传统CMn系冷轧双相钢DP780的显微组织对力学性能影响研究的基础上,围绕优化化学成分、改善相结构和不同连退工艺路线三个方面,通过对高强塑性冷轧双相钢从多相、多尺度、亚稳态奥氏体、多形貌等角度进行系统性优化研究,使得抗拉强度800~1200MPa范围内的强塑积提升至15~20GPa%水平,获得的主要结论如下:(1)冷轧双相钢强塑性的影响
Ni3Al金属间化合物具有特殊的长程有序晶体结构、很强的原子结合键、高的形变硬化率、特殊的屈服强度及温度反常效应等特性,在航空航天等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传统的Ni3Al基合金成形工艺已经比较成熟,本文对Ni3Al基合金激光直接沉积成形这种新型成形工艺展开了探究。本文通过单道沉积试验,研究了激光成形工艺参数对沉积层高度、宽度和表面质量的影响;通过薄壁沉积试验,研究了成形环境及激光成形工艺参数对沉
由于稀土资源应用的严重失衡及Pr/Nd价格的飞涨,近期有关铈磁体的研究报道明显增加,但是对于其他两种高丰度元素Y、La的研究还比较少。本文制备了Ce-Fe-B、(Ce,Y)-Fe-B和(Ce,Y,La)-Fe-B三种磁体,对磁体的相组成和微结构特征进行了分析,研究了Y、La添加的作用及其对Ce基磁体的组织结构和磁性能的影响。在此基础上,采用双主相工艺制备了(Ce,Y,La)-Fe-B和(Ce,RE
作为国民经济支柱和能源消费大户的钢铁企业,面对愈加严峻的资源和环境问题,开展了一系列超低排放、节能降耗的改造,其中铸—轧流程界面应用的热送热装工艺在世界范围得到了推广,其节能效果获得一致认可。本文以国内某钢铁企业的热送热装生产线为研究对象,通过测量铸坯温度、收集连铸坯生产参数,建立了钢液冷却凝固、铸坯辊道运输和在炉加热的全流程生产数学物理模型,利用有限元法计算了从连铸机至加热炉铸坯的温度云图分布和
大尺寸金属铸锻构件由于制备工艺的特殊性和复杂性,其成分和组织结构的分布具有不均匀的特性,而这些不均匀分布会导致构件在不同位置理化性能的不同,破坏了基体结构和性能的连续性,也对材料的服役行为造成重要影响,有可能导致构件使用寿命缩短甚至直接报废。所以,实现大尺寸金属铸锻构件成分与组织结构的大范围、跨尺度精细分布表征,不仅有利于解析其材料成分与组织结构的分布特征,也为材料质量评价体系的构建、材料制备工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