碳化硅及其复合纳米材料的合成与表征

来源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angsj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论文主要研究目的在于通过寻找合适的原料和反应,利用溶剂热技术来制备碳化硅及其复合纳米材料;通过对反应过程的的研究,提出一些合理的模型来解释纳米材料的生长机制,并对合成的纳米材料进行了性质测试。论文主要内容归纳如下: 1. 600℃下在高压釜内分解一甲基三氯硅烷得到海藻形状的碳化硅纳米带。用粉末X射线衍射(XRD)、透射电子显微镜(TEM)、X-射线能谱、拉曼光谱和红外光谱对产物进行了表征。通过控制反应温度、反应时间等条件结合结构分析,我们提出了顶端生长机制来模拟海藻形状的碳化硅纳米带生长机理,并进一步研究了这种材料的光致发光效应。 2.在溶剂热的基础上,用氢化锂铝在高压釜里空气氛下还原了四氯化碳和四氯化硅,生成了Al<,2>O<,3>/SiC复合纳米纤维。反应的温度在200℃。用X射线衍射(XRD),场发射扫描电子显微镜(FESEM)、高分辨透射电子显微镜(HRTEM)、X-射线能量色散谱(EDX)对产物进行了表征。结果发现这种复合纳米纤维具有同轴和双轴的特点。另外这种合成方法通过选择合适的还原剂和控制反应气氛也可以用来制备以碳化硅为基底的其他的复合纳米材料。
其他文献
倍半硅氧烷(POSS)是由Si-O组成的纳米大小无机笼型骨架芯即(SiO1.5)n,在其顶点处连接有机取代基团的特殊结构分子。利用倍半硅氧烷衍生法制备的纳米杂化材料以它独特的优点,
混合模式色谱(mixed-mode chromatography,MMC)法的发展,在复杂样品的分离分析方面弥补了单一模式色谱的固有缺点。其中,MMC固定相中色谱配基的选择成为了研究热点。两性离子类化合物作为一种具有仿生结构的材料,在蛋白质分离与分析、复性与同时纯化方面引起了研究者们的兴趣。因其独特的结构,该类材料作为色谱配基制备的固定相可提供多种作用力,表现出了明显优势。在以往的工作中,许多研究
利用乳酸在催化剂存在下脱水环化合成了D,L-丙交酯(D,L-LA),通过正交试验分析了催化剂用量、脱水温度、脱水时间及稀释剂用量对D,L-丙交酯产率的影响,并用FTIR、1H-NMR对丙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