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汉翻译作品中语言及文化对比研究——以《再见,妈妈》的汉译本为例

来源 :华中科技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yzlw2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中韩两国的出版界不断加强联系,互动与交流不断增多,使两国文学作品互译量也逐渐增多。通过文学作品的互译,我们可以了解到两国的历史、政治、经济、思想以及文化。因此,正确认识两国的语言和文化特点尤为重要。  本课题主要以作家金河仁的作品《再见,妈妈》的韩文版与中文版为研究对象,对比其差异点与相同之处,为中韩两国学习者能够更好的理解两国的语言和文化,提供参考。  本论文主要包括以下几个部分:  第一部分是引言。首先是研究现状综述,对中国和韩国前人的相关研究成果加以介绍。并阐述该课题的研究对象、方法、目的与意义。  第二部分是《再见,妈妈》韩语版与中文版中出现的两国文化现象对比,以称谓和敬语为主要内容进行详细阐述。首先分析中韩面称语和背称语的定义,并对两者进行对比。然后对中韩敬语在语法上的表现进行整理,同时对比分析两者的异同。  第三部分是《再见,妈妈》韩语版与中文版的“被动句”对比分析。以汉语形式上的被动句,韩语被动句的构成方法和韩语被动句类型为基础进行整理和分析。以此为基础,对中韩被动形式进行对比分析。  第四部分是《再见,妈妈》韩语版与中文版的词汇对比分析。分为两个部分:一是成语,二是惯用语。对这部作品中出现的成语和惯用语进行分析,找出两者的异同以及特点。  第五部分是结论。  本文从三个方面对《再见,妈妈》韩文版与中文版进行了对比,发现中韩两国在称谓语、敬语和被动句,成语和惯用语的运用上有很多相同点。并且在儒教思想的共同影响,以及汉字文化圈的频繁交流中发现了许多共同点。但是,由于孤立语和粘着语的语系差异、语言及生活环境的差异等原因也会出现差异点。  仔细研究韩文版与中文版,不仅可以有助于中韩两国学者学习两国语言,还有助于学者对两国历史、自然环境、民族风俗和思考方式等的理解。
其他文献
中和是中国传统美学的最基本审美形态之一,它集中体现了整个中华民族的生存体验.因此,对中和的研究必然要依靠更为基本的概念.该文首先以先秦思想为个案,通过具体界定时空术
土木工程施工复杂且具有多变性,施工中要对质量进行必要的监控.施工过程的诸多不合理因素均可造成返工甚至停工,确保高效率的土木工程施工是建筑企业追寻的目标.同时工程造价
堪称"中国文坛祖母"的冰心,不仅是中国现代文学的开拓者之一,中国女性文学和儿童文学的先锋,而且还被誉为"伟大的讴歌'爱'的作家".她从事文学创作的时间可以说是中国历史上,
研究新时期小说不能一味强调现代性标准,本文认为应该真正在传统—现代二向坐标中给新时期小说定位,不能把新时期小说与几千年诗学传统隔开。本文尝试从传统性角度梳理新时期小
随着我国建筑行业的快速发展,建筑工程项目数量日益增多,施工单位在进行建筑工程施工的时候,不能一味的追求经济效益,更应该注重施工质量,最终保证整个工程的质量,从根本上提
该文以十一至十三世纪词作中的词序为研究对象,着重探讨词序的历史发展脉络,以及从散文的角度看其所具有的文学史意义.论文首先对词牌、词题和词序作了必要的区分.指出在早期
利用数字化基因表达谱技术,对花后不同时期及不同环境温度条件下差异表达基因进行统计分析.将3份甘蓝型油菜于开花后20d移入到40℃高温和低温2个环境,分别处理12d和25d后取角
不同的文化反映了不同国家的特色,语言则是沟通这些国家文化的最好工具。通过语言,我们可以了解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文化背景及其社会生活习惯。换句话说,语言与文化是水乳交融
该文试从沈从文与地域文化的关系人手,第一章分析传统文化、地域文化及湘西文化之间的关系,指出湘西文化由于历史原因保留了以楚文化为主体的传统文化.第二章从湘西文化的特
生和死是人类存在的双面雅奴斯.关注死亡是为了更好地关注生存.20世纪两次世界大战造成巨大的灾难,人们迷失信仰,精神崩溃,而整个文化在坍塌,欧洲正在走向没落,人类面临生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