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新时期小说的传统性

来源 :安徽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K0803zhaozhenho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研究新时期小说不能一味强调现代性标准,本文认为应该真正在传统—现代二向坐标中给新时期小说定位,不能把新时期小说与几千年诗学传统隔开。本文尝试从传统性角度梳理新时期小说,发现中国文学传统在新时期小说中仍然广泛存在。传统性在新时期小说中主要以两种方式存在:其一,传统思维、思想和审美经验作用于创作主体,从而影响作品的价值取向和表现方式;其二,传统文化作为客体内容成为新时期小说审美反思的对象,如寻根小说。传统性在新时期小说中的表现形态比较复杂,可以简单归结为:自觉与非自觉,外显与潜隐两种。 在艺术思维上,本文探讨了传统尚象思维与新时期小说的意象化问题,发现:借助意象表达在新时期各类小说中几乎都有表现,因而,可以认为尚象和重于意象营造也是中国小说的一个传统。 儒、道传统与新时期小说关系是传统文化与新时期小说关系的主要内容。本文发现:儒、道传统一方面以其“活的精神”仍然广泛影响新时期作家;另一方面,新时期作家也对儒道传统进行了深刻反思,如:《白鹿原》和《古船》。 中国文学既倾向世俗关怀,又追求精神的自由,具有对立的审美品格。本文以新写实小说和张承志小说为例,探讨在新时期小说中世俗性传统与自由精神的表现形态。 通过以上粗略考察,本文认为在全球化时代的今天,未来民族文学的建设,应该建立在深厚的民族传统之上。传统应该成为民族文学的内在支持。
其他文献
《韩非子》是战国时期的重要政治和哲学著作,它比较真实地反映了战国后期汉语发展的历史状况和特点.这一时期战争不断,社会动荡,但中国文化和思想从来没有如此地活跃,因此这
《古诗十九首》自产生之日起就受到重视,自古至今研究绵延不绝,成果卓著.但学者迄今尚无人对其研究史做出完整细致的研究.该论文以《古诗十九首》研究史为研究对象,将其划分
朱文颖是当代作家里面极富个性的一位,也是江南水乡里孕育出的文学剪影中一个独特的存在。她的小说塑造了一个大时代背景下的小世界,这是关于一些人挣扎着生活的轨迹,作品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