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黄桑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位于湖南省西南部的绥宁县,地处于雪峰山脉南端与南岭山系北麓的交汇地带,是全球同纬度生态系统保存完整的地区之一。为了更好的保护和利用该地区的植被资源,本文以黄桑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典型植物群落为调查对象,进行了物种组成、群落分类等植物群落特征及多样性的研究。主要研究结果如下: (1)在所调查的样地内共有维管束植物103科233属348种;其中蕨类植物14科20属24种;裸子植物4科6属7种;被子植物85科207属322种。群落科、属地理成分表明群落的植物区系中热带成分多于温带成分,并兼具较强的过渡性质。 (2)植物生活型谱以高位芽植物为主,一年生植物最少,仅8种。叶的性质分析,以中型叶、单叶、革质、全缘叶为主,反映了群落受典型的中亚热带气候影响。 (3)对黄桑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的植被进行分类,分析植物群落类型多样性。结果表明,黄桑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的植被可分为:9个植被型,即针叶林、针阔叶混交林、常绿阔叶林、(常绿、落叶阔叶林)、落叶阔叶林、竹林、灌丛和灌草丛、湿地植被以及人工植被;及41个群系。 (4)对黄桑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植被垂直分布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植被的垂直分布特征并不明显,而在物种组成上有着显著的垂直替代性。这是由于该区受亚热带季风气候,境内山体较浑圆,地势平缓抬升,适宜多种常绿阔叶树种生长,区内植被主要以原生常绿阔叶林覆盖大部分山体。而在海拔1800m以上近山顶,由于风大温度低,乔木树种难以生长,多形成灌丛或灌草丛。 (5)海拔对物种多样性的影响,总体趋势是随海拔的上升,物种丰富度与多样性指数逐渐升高,到一定的峰值后,再逐渐降低。另外,人为因素及群落生境对物种多样性也有较大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