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肺炎疫情谣言的传播与治理

来源 :南昌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aohe20030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20年初我国新冠肺炎疫情谣言是近些年来爆发速度快、存在时间长、内容题材多样、社会影响面广的极具研究价值的重要个案。最盛时,网上每天被揭露的谣言帖子多达数十种,对公众心理和社会秩序造成了诸多不良影响。当前全球的新冠肺炎疫情传播形势依然严峻,我国已经控制疫情并持续处于低风险运行,相关传播回归正常轨道,有必要回顾和总结这种“信息疫情”情况,以为“后疫情时代”的公共传播管理提供启示和借鉴。此次新冠肺炎疫情事件当中的“信息疫情”研究,主要通过定量方法收集相关谣言样本,分析疫期谣言的基本内容、生产与传播以及治理实践。研究发现,疫情谣言传播存在公众认知缺漏的特殊动力,并具有“避险的口哨”、“焦虑的安慰剂”的正面功能。在把握治理实践的量、质和度三种效果的基础上,展望“后疫情时代”谣言的多元“共治”图景。
其他文献
学位
学位
学位
学位
学位
本文以Lakoff提出的概念隐喻和架构理论为基础,选取中国日报网2019年1月—2021年12月期间有关“一带一路”语篇为语料,采用隐喻识别软件对其中的概念隐喻性表达进行提取,着重分析其隐喻架构的认知机制。研究表明,“一带一路”语篇中运用了大量的航海隐喻和人体隐喻等来对所表达的理念进行多维构建,挖掘隐喻架构和对受众接受度和认知力带来的巨大影响。
为了让世界各国人民更好地理解“一带一路”倡议内涵,近年来,中国一直加强对外宣传力度。本文以两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讲话为语料,运用隐喻架构理论,对其中的隐喻类型及架构模式进行深度分析解读。研究发现,讲话中运用了大量的人体隐喻、家庭隐喻、旅程隐喻以及建筑隐喻,对“一带一路”建设进行多维度意义建构。从隐喻架构角度分析“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讲话,对于“一带一路”倡议及意义建构有着强大的说明
继隐喻研究逐步朝向认知方向倾斜后,概念隐喻视角下的政治话语研究成为当今炙手可热的话题,而外交演讲作为一种政治话语实践活动,体现了源语的大量文化色彩。文中选取习近平主席在2019年5月15日亚洲文明对话大会开幕式上的主旨演讲作为语料,通过对此次演讲中的概念隐喻进行分类统计,整理归纳出隐喻表达式84个,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研究其英译本,总结对应翻译策略。研究表明:在外交演讲翻译过程中,源语与目的语中的隐
隐喻不仅是一种修辞方式,还是人类重要的认知方式和思维方式,是人们认识世界和思维抽象概念的认知工具。中国古典诗词是中华文化的瑰宝,普遍运用隐喻抒发作者情感,含蓄隽永,意蕴深远。本文以概念隐喻理论为基础,分析许渊冲的唐诗宋词英译作品中的隐喻翻译,探究古诗词中概念隐喻的翻译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