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与模式下的住屋建造研究——基于国外相关案例

来源 :东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ewtfgtwegv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们倾尽全力和情感去塑造的物质总是被灵魂化了。虽然它本身不是生物,但在创造的过程中已潜移默化的带有了鲜明的个人特性。家园也是如此,只有仔细经过我们的头脑和双手的家才承载着真正的居住意义。因为居住是非常个人化的行为,每一个家庭每一个种族每一个地域都是独一无二的,富有灵魂的住屋就在于它清楚地知道它是对何种需求与习惯的回应。这也是批量化生产在今天和将来基本已满足人类对“庇护所”的物理需求之后,我们仍然探求参与建造可能性的缘由。   参与式建造是在居住空间日渐成为大众消费品的背景下提出的开放性自助建造模式,它强调了普遍的使用者拥有营造自身环境的职责与能量,以及习惯面对开发商的建筑师直面使用者的必要。参与式强调的社区合作将以往被排除在建筑生产过程中的非专业者再次纳入空间创造者的领地,同时,专业者的介入使得建造过程更理性有序。   笔者通过对参与式建造的概念、运作方式、不同资源压力下建造体系应用、相关建筑师实践等多方面的探讨展开课题研究。主要着眼于两个问题:一是参与模式的运行特点-怎样参与?如何处理建筑师、建造者和使用者之间的关系?在各层环节中如何运用相应的技术工具完成协作?二是参与模式下住屋建造的表现--如何选择材料?运用什么样的建造体系?对以上疑问的思索恰好串成了行文铺展的主线。
其他文献
江南既是京杭运河自然条件最好的地区,也是中国近代先进交通方式发展最早的区域之一。19世纪下半叶至20世纪初,伴随西方势力的入侵,江南地区经历了一场交通方式的近代转型。这场
本文通过有限元法利用计算机模拟研究了穿孔板和正三棱柱穿孔板结构的模态频率并比较两者在同一参数下的模态分布和频率随阶次变化关系。首先在有限元理论和声波方程的基础上
随着房价的不断上涨,低收入群体的住房问题越来越突出。本文通过对东南沿海地区上海、厦门、广州三个城市的实地调研,分析三地低收入群体的居住状况,并归纳他们的居住需求。从开
目前我国经济飞速发展,旅游业作为“无烟产业”被我国政府确定为经济稳定增长的重要产业。近十几年来,我国的旅游业得到了前所未有的蓬勃发展,特别是不少省市级旅游景区在较短时
在全球化的浪潮之中,西方建筑师大量涌入中国,中西建筑文化的交流日渐增多。荷兰是世界设计强国,荷兰建筑事务所在中国创作的建筑作品具有独特的魅力,为研究现代建筑文化提供了一
本文属于旧建筑改造再利用范围的专题研究。研究的对象是南京近现代建筑。研究目的是基于生态环保的适应性技术,寻找适应南京地区建筑的改造策略及为南京今后的新建筑设计项目
滨河公共空间作为城市滨河环境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为市民提供了可以接近自然水体、进行公共活动的场所,同时也是城市魅力的展示窗口。随着城市及市民对公共空间的重视,作为“八水
本研究以西安沪滔生态区城市建成区中的河流为研究对象,通过调研踏勘和文献综述系统地研究了滻灞河的河道景观现状和水文现状,提出了沪灞河在泸灞生态区建设中出现的种种问题与
城镇区域是一个人口、资源、经济、环境、政治、文化等构成的综合的复杂的动态系统。城镇可持续发展的核心是要求经济、人口、资源和环境相协调一致,其本质是城镇区域资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