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翼点入路是神经外科最常用的手术入路之一,应用越来越广泛,迫切需要对外侧裂血管外侧段的分型进行解剖研究。【资料与方法】取吉林大学中日联谊医院神经外二科2012年1月~2012年12月行翼点入路手术的动脉瘤病人90例,其中左侧50例,右侧40例;男性42例,女性48例。年龄从28~75岁(平均年龄45.6岁)。术中观察外侧裂静脉的形态、数目、分布及分型,并测量相关数据。所得数据用SPSS18.0统计学软件处理,左右两侧的数值进行t检验,统计结果用均数±标准差(最大值~最小值)[χ±s(min~max)]表示。【结果】通过观察分析90例大脑半球的外侧裂区我们得出:1.外侧裂静脉外侧段主要表现为:单干型(30例,占33.33%)、双干型(33例,占36.67%)、三干型(18例,占20.00%)、缺如型(8例,占8.89%)。除此之外,我们还发现1种罕见变异类型的外侧裂静脉,占1%。2.外侧裂静脉外侧段的形态差异与性别和左右半球无关,P值>0.05,无统计学意义。3.外侧裂静脉的外侧段的管径左侧1.64±0.62mm(0.42mm~3.54mm),右侧1.70mm±0.52mm(0.44~3.26mm),左右两侧管径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4.外侧裂静脉收集额侧裂静脉的条数最多(5.82±1.08条),其次为颞侧裂静脉(5.07±0.87条),最后为顶侧裂静脉(3.84±0.40条)。三组静脉条数间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外侧裂静脉外侧段的形态差异较大,主要以单干型和双干型为最常见类型。2.外侧裂静脉是外侧裂区的主要浅静脉,但不是所有的都发育良好和规则。3.外侧裂静脉及其属支变异较大,术前应对其进行评估,根据其不同形态,合理设计手术入路,术中避免损伤外侧裂静脉及其属支,加快手术进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