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上个世纪90年代市场经济改革不断推进的背景下,上海文学城市叙述中的"上海怀旧"逐步掌握了话语权,这在一定程度上遮蔽了上海真实的城市面貌。新世纪伊始,《上海文学》杂志于2000年7月开设了新的栏目——城市地图,意在展现上海底层与普通平民的生存状态,表达真实的城市体验,从而推动多样化的文学写作与阅读。栏目虽然只持续了三年,共发表三十篇作品,但其影响深远,催生了两部重要的关于上海的小说。"城市地图"栏目的责任编辑金宇澄发表了小说《繁花》,并获得了茅盾文学奖;栏目首篇作品的作者程小莹,出版了小说《女红》,展现了上海工人及其城市生活的图景。本文通过追溯"城市地图"栏目成立前后的背景,再现栏目从成立到取消的过程。试图以"城市地图"的栏目文本分析为中心,与细读《繁花》、《女红》两部小说相结合,考察相关史料,从而说明"城市地图"栏目与《繁花》、《女红》之间的内在联系。最终期望能够证明"城市地图"栏目在上海文学叙述的发展过程中,扮演了重要角色,影响了上海城市叙述的走向:即栏目对表现上海多元文化交织的城市真实面貌产生了有益的影响,并推动了相关文学写作与阅读的多样化发展。